后 记

后 记

几经盘桓蹉跎,书稿终于要面世了。却顾所来,时光竟真真飞去了十年!

感谢张曦书记的支持与妙想,虽未曾谋面,竟因我写过《宋词与民俗》而托我们艺术系金晓明教授告知:“能不能写一写宋画与民俗?”至今犹记初闻那一刻的新奇。宋词与宋画,无疑为我华夏民族文化所造极之赵宋之世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与此双美缘会,不能不令我心向往之。随即于2009年春,参加了金晓明教授主持的“宋画综合研究”预研项目团队,也开始了由文学转向画学的磨砺。

当初所作的子课题题目是“宋画与民俗”,到申请省社科联课题时,已缩为“宋画中的信仰民俗”。计划是以“山水画与信仰民俗”、“花鸟画与信仰民俗”、“人物画与信仰民俗”三个专题展开,现在有关花鸟者竟未及成文。个中原委,主要还是现存宋画所呈现的无与伦比的丰富性,令我猝不及防。一幅画就是一座宝藏,终日痴对,尚犹不及,况正当繁芜之中年。往事如烟,不胜惭愧。

感谢预研团队金晓明教授、吴晓明博士、江崇岩博士的支持与帮助。感谢黄厚明教授、周慧军老师、李杭春老师、徐永明教授、赵晶博士、张丙金老师、郭彪老师、邓星礼同学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发表拙稿阶段性论文的学术期刊与编辑们的支持与辛勤付出,他们是《荣宝斋》李文婷女士、邓达女士,《浙江历史文化研究》吴蓓女士、吴伟伟女士,《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徐枫女士、刘双庆先生,《中国书画》任军伟先生、欧阳逸川先生,《美术观察》秦韵佳女士,《美术报》叶芳芳女士、庄燕琳女士。

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宋旭华先生、吕倩岚女士、周灵女士、姚逸超女士的支持与辛勤付出。

感谢我所有的亲人老师朋友同志,感谢这一方天地水土人民,感谢先贤时俊,感谢过往神明,使此心安定,历劫安住。

因成五古,聊以如情:萧然似有命,鸿渐转逡巡。知古谓道纪,游艺勉日新。孜孜复矻矻,不缁亦不磷。大块方噫气,小室淡氲氤。夜暗天寥廓,雪寒意绝尘。今日之流水,明月是前身。冥搜故不远,辘辘谁转轮。真力若弥满,柔花也精神。诗画本一律,悟之鬓星星。春江波浩荡,把挹入胆瓶。多谢亲师友,扶将援我醇。深恩愧言报,请效华封民。

二〇一九年端午后三日黄杰谨识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