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解”字与《西湖清趣图》中的三个“解”字所指似有同质性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姜青青先生于2016年初,在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西湖清趣图》长卷上,发现了三个“解”字[35]。这三个“解”字,都写在墙上,有两个分别在一座方形建筑群(图10.9)临街铺面的两个转角处(图10.10、10.11);第三个在一巷口的房门右手墙上,房门附属于一处规格较高的寺庙(图10.12、10.13)。这真是重要又有趣的发现。而细观此《西湖清趣图》,其三个“解”字周遭的场景,竟似都可与《清明上河图》“解”字招牌周遭场景构成相互印证的关系。
图10.9 《西湖清趣图》之方形建筑群
图10.10 《西湖清趣图》方形建筑群的第一处“解”字
图10.11 《西湖清趣图》方形建筑群的第二处“解”字
图10.12 《西湖清趣图》之位于巷口附属于寺庙的一处房门,门右首墙上有“解”字
图10.13 《西湖清趣图》之位于巷口附属于寺庙的一处房门右首墙上的“解”字
首先,这三个“解”字旁边的门内,迎门都放有一张与《清明上河图》“解”字招牌下小铺里一样的条案,区别只是前者放置条案更靠后、更靠旁边一些,尚能容人入室。其次,三个“解”字周围活动的人物,也都是读书人装扮。其三,方形建筑群,位于西湖边一座巍峨的城门之外,大致有相通的三重院落,屋宇相连成排。特别是最靠近城墙、离观者最远的那一进院落,屋顶多为高规格的九脊殿式,其南北相对的两座高屋,不仅比离观者近的屋宇大,也比紧挨其周围的建筑更为高壮,檐飞角翘,显然是殿堂级的高规格建筑。总之,与前面所引的宋王应麟《玉海》、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等文献对徽宗时的辟雍外学的描述可谓相当契合,如王应麟《玉海》所称之“外圆内方,为屋一千八百七十二楹”、“王国之南”、“文宣王殿”[36]云云,似皆能找到对应[37]。其四,写在附属于寺庙的房门右手的第三个“解”字,虽不能在《清明上河图》中找到对应者,但如果我们了解宋代贡院常寄于寺庙的史实[38],且了解宋代科举中,不仅另有为官亲避嫌单独举办的“别头试”[39],太学中也还有升贡[40],则此“解”字,似亦不难理解,当也是指示礼部的一个办理科举相关事务的办事处。在此试院,它的职能同样也应是接收查验举子试卷、解牒之类。
因此,不难推论,尽管细节上大相径庭,《清明上河图》与《西湖清趣图》中的“解”字所指,实具同质性。但究竟如何,因《西湖清趣图》的真伪,即是否为宋元时人所画之西湖,尚未最后定谳[41],现存相关文献也是鳞爪纷然,笔者于此实在是学养欠缺,只能敬待高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