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镇锁:《清明上河图》命意及格局之关键
现存《清明上河图》全卷的中心位置,也即全卷所着重描写的河流的中心位置,就是那座拥挤的虹桥。虹桥两堍还对立着4个华表[1](图7.1),与虹桥直接的岸上,是一个脚店的彩楼欢门[2],楼上还高挂着酒旗[3](图7.2)。观图中虹桥与脚店之彩楼欢门,实在一条线上,因此,可以认为,虹桥与脚店彩楼,画家是视为全卷同等重要的部位的。如此,则全图分明为几乎相等的二段。如果再细观此图之全局,则此虹桥又等距关联着其右边远处的鼓楼与其左边远处的九棵苍老高大的旱柳树(图7.3),并各自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格局单元:前者为街市,后者为繁忙的漕运,虹桥与脚店之彩楼是人与自然的过渡。而从九棵树左去,是卷首,是萧瑟的远郊,寒林偃骞,一队驴驮货运队伍正迤逦而来;从鼓楼右去,是卷尾,是繁荣的街市,一位骑马的潇洒士人,偕担挑之仆从,似正欲往鼓楼而来,卷首卷尾恰又构成一个基本完整的格局。
图7.1 《清明上河图》局部之虹桥及华表
若非明代李东阳第二跋之记载,的确是很难感觉到此图有何缺损,即便卷尾给人以意犹未尽、戛然而止之感,但这样的结尾又有何不可呢。李东阳第二跋曰:
自远而近,自略而详,自郊野以及城市。山则巍然而高,然而卑,洼然而空。水则澹然而平,渊然而深,迤然而长引,突然而湍激。树则槎然枯,郁然秀,翘然而高耸,蓊然而莫知其所穷。
图7.2 《清明上河图》局部之脚店的彩楼欢门
图7.3 《清明上河图》局部之九棵旱柳
据之,此图卷首似还有山的描写,则根据全卷平衡的原则,相应的卷尾也应该还有一些已不能确知的内容。且特别需要指明的是,李东阳所言之山,还是可以得到相关史志支持的。关于此点,下文将继续讨论。那么,图中虹桥及脚店的彩楼欢门原本就是全卷的中心吗?其用意又是什么呢?笔者积年累月观阅是图,似有所得,不揣谫陋,以为知晓虹桥及脚店的彩楼欢门之命意及其在全图格局中的作用,即可解决与此相关的诸多问题。笔者目前的认识是,虹桥及脚店彩楼欢门的职能为沟通与镇锁,寄托了三才通会、镇邪锁财的深意,堪称全卷格局之中心与关键。兹分述如下,敬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