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所绘为仲春时兼有驱傩、求雨、娱乐功能的社火队伍

(一)此图所绘为仲春时兼有驱傩、求雨、娱乐功能的社火队伍

分析此《大傩图》人物装饰及道具,则可见其滑稽的外表下,不仅有强烈的厌胜驱邪诉求,也不乏求雨的动机,时间则在仲春时节。

1. 人物头插花枝树枝均为仲春大有活力神力者

如5号、8号、11号人物所插的桃花枝[20],开于仲春。

如2号、如3号人物所插之兰草(佩兰)类香草,也是发于仲春,嫩时可佩戴,《本草纲目》记“兰草”曰:“兰草、泽兰,一类二种也。俱生水旁下湿处,二月宿根生苗成丛,紫茎素枝,赤节绿叶,叶对节生,有细齿。但以茎圆节长而叶光有歧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而叶有毛者为泽兰。嫩时并可挼而佩之,八九月后渐老,高者三四尺,开花成穗,如鸡苏花,红白色,中有细子。”[21]

如6号人物额前所插枫叶与枫花(见图3.3、3.4),开花也在仲春季。

虽然2号人物头上与兰草(佩兰)同插的松枝,5号、11号人物头上与桃花枝同插的竹枝,10号人物头上所插的柏枝,一年四季都有,但都不影响我们依据桃花、枫花、兰草(佩兰)集中的同季节性,判断出此图所绘场景的时节在仲春,即桃花时节。松柏竹的神力自不待言,马兰(见图3.5)、兰草(佩兰)、枫花的神力我们后面会讲到。《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宋陈澔注曰:“《王制》言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以生育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22]可以说,这些花枝都是当季的,真实的,鲜活的,也是一年中最为得生之气机者,当然,它们所具有的神力也就非比寻常了。

图3.3 江南三月枫花非花fh_545博客照片

图3.4 黄色的枫花zol论坛摄影区山寺桃花帖子图片

图3.5 马兰花康康-娓娓道来博客照片

2.人物数目为十二,符合古之驱傩十二兽之说

此不再赘言。

3.人物均戴假面,符合傩仪

诚如吴津津所指出,7号人物与10号人物确是戴假面者[23],因其假面具的脖子均压在衣领上。由此细节则可以推知,其他人物之奇异面相,也都是因为戴了假面。前引《周礼·夏官》“方相氏”郑注所言之“可畏怖”、司马彪所言之“方相氏黄金四目”,显然都是指一种假面具。此图人物均戴假面,自是符合古来之傩仪。

4. 第4号人物之装扮,与记载之驱傩十二兽一致

第4号人物背负蛤蜊壳,着连帽式上衣,帽上有双黄牛角,双角间后戴一条牛尾,前插二只雉鸡翎,正是司马彪所言之“十二兽有衣毛角”。

5.人物装饰厌胜避邪

如5号、8号、11号人物所戴的桃花枝,功同桃木,桃木之驱邪乃是中国人的常识。由此细节则可以推知,其他人物之奇异面相,也都是因为戴了假面。

又如图中人物特别偏好用来装饰的兰草、马兰等香草类植物[24],现在植物学分属菊科,在上古却统归辛香的兰类,具有避邪通神之功。如《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集传曰:“蕳,兰也。其茎叶似泽兰,广而长节,节中赤,高四五尺。”[25]《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釁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釁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26]颜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李善注引《韩诗》曰:“三月桃花水之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于溱洧两水之上,执兰招魂,祓除不祥也。”[27]可见,兰(蕳),其功用就是“祓除不祥”。又如《素问》:“夫五味入口,藏于胃, 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28] 又如《神农本草》卷一,上经记兰草:“味辛,平。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一名水香,生池泽。”[29]

又如4号、5号、12号人物头戴的雉鸡翎、孔雀翎、鸡毛,均为至今民间仍然常见的厌胜之物。

又如12个人物,除10号着水红褙子者为女性外,其余人无论作何装扮,一律腰系红色汗巾。

又如9号人物左侧腰汗巾下挂大小贝壳两串,大者五只,小者六只。这不单是个装饰,它们既是求雨的顺势巫术的工具,也是避邪厌胜的工具。特别是后者,至今仍存在于当今的生活中,譬如今天依然流行的作为佛教七宝之一的砗磲,就是一种漂亮的贝壳。

又如人物衣饰上的雷纹、云纹、回字纹、马兰花纹、山纹、水纹等等纹样,都具有吉祥绵绵之寓意,且往往成连续纹样,真是万代无绝啊!

6.人物执使物皆能驱避邪魔

此图人物所背所执的道具都有驱邪厌胜性质,或者说都具有厌压性、攻击性、驱赶性、扫除性,如图中用具,为人物所头戴者有竹畚箕、竹篓、米斗;所手执者有细腰鼓、鼓槌、芭蕉扇、拍板、竹扫帚、瓠子(属于葫芦类)、小竹篓;所背所佩者有戥子、大鼓、长棍、爆竹、竹炊帚、木勺、概。这些至今大多仍是民间生活中方便而习用的避邪、驱邪、捉妖工具。这与远古的驱傩是一脉相承的,相比较而言,此《大傩图》人物所执武器更加通俗滑稽一些,但攻击性、威慑性并没有什么改变。

7. 蛙、龟、雷纹、云纹、回纹等符号既有生命绵长的诉求,也与水相关

此图中有大量的蛙、龟、蝌蚪、水纹、雷纹、云纹、回纹等中国民俗文化符号,既有生命绵长的涵义,也与水相关。前引《春秋繁露》求雨仪式中的虾蟆(蛙)的应用,即说明了蛙的求雨功能。所以,蛙、龟、雷纹、云纹、回纹等,也均有求雨的诉求。

综上,此图人物装饰及道具具有强烈的厌胜驱除性,符合古之驱傩仪,又有祈雨、娱乐功能,因此,此图更名为社火图更精确,维持原来大傩图的名称,问题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