祓除葆生:基于民俗仪式与符号的《大傩图》补证
2025年09月26日
第三章 祓除葆生:基于民俗仪式与符号的《大傩图》补证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佚名《大傩图》,堪称人物风俗画之杰作,《石渠宝笈》著录为“宋人《大傩图》”[1]。延称至今,已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综合起来,所讨论者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名实是否相符?即是大傩,还是其他的迎春舞队表演(或社火),还是“逐旱魃”?[2]杨伯达先生甚至提出更其名为《社舞图》[3]。二、队列如何?[4]此关乎我国古代舞蹈艺术之研究。三、是假面还是涂面?[5]此为考量《大傩图》名实问题之重要因素。另外,姜伯勤《敦煌悉磨遮为苏摩遮乐舞考》[6]认为其中有“戴粟特王冠”者[7],如若确定,则应是中西交流史研究的重要发现;贾玺增《中国古代立春与元夕节象生头饰(中)——闹蛾》[8]认为其中人物所戴蝴蝶属于古代元夕、立春等节日的闹蛾饰品,则有助于此画的名实之辨。
兹不揣谫陋,拟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再作一些补证。主要依据则是对图中人物装饰及道具所隐含的民俗信仰因素的分析。可以说这些装饰及道具是极具符号性的,在当时也许通俗易懂,现在则有所隔膜了,不妨称之为秘码,解释清楚这些秘码,此图的名实、队列等问题自可获得解决。当然,笔者亦不敢必是,敬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