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断代为宋可疑
此图《石渠宝笈》著录为“宋人《大傩图》”,相沿至今。但此图清楚可见1号、6号、7号、9号、11号等5个人物胸前着补子,特别是7号、9号人物胸前背后均有补子,为名符其实之“胸背”(补子之别名),而据出土文物及中国服饰史相关著述,补子至明代方形成制度。如徐静《中国服饰史》对“补子”的论断:“明代官服上最有特色的装饰就是补子,补子是明代官服上新出现的等级标志,也是明代官服的一个创新之举。所谓补子,就是在官服的前胸、后背缝缀一块表示职别和官阶的标志性图案。补子是一块长34厘米,宽36.5厘米的长方形织锦,文官官服绣飞禽,武将官服绣走兽。”[38]因之,断此图为宋人所作是值得怀疑的。此图所绘似应为明人的生活,绘手亦似应为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