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结语

以上所论止为六种景象,不啻《清明上河图》九牛之一毛,但却关涉是图之全局。虽不敢自认鉴辨无误,但画者借写清明之节物繁华以颂盛世之恩波,于中已似了然可见,正如图后金元明诸公之所跋者。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秋景”[64]之说从者日夥,前人关于是图题名、主题之旧说顿皆成疑。笔者研读《清明上河图》之初,亦是乐见“秋景”之新锐,不期经年痴对,竟复归于古人之老旧,愿高明有以教之。

(原载《美术报》2019年7月13日第16版、第17版,题目为《六个小细节 重新解读清明上河图》 ,并有大量删节)

【注释】

[1]张安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研究》之《〈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反映了什么》,第11页,朝花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

[2]王开儒:《清明上河图的千古奇冤》之《〈清明上河图〉清明节辩》,第68页,天津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3]按:以下其他场景论证,均以此为季节背景,不再赘言。

[4][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第一,第11页,中华书局1961年版。

[5][唐]苏敬等撰,尚志钧辑校:《新修本草》(辑复本)卷十四,第359页,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版。

[6][唐]孟诜撰,[唐]张鼎增补,吴受琚、俞晋校注:《食疗本草》,第420页,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年版。

[7][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十六,第780页,台湾大通书局1985年版。

[8]按:彭慧萍《小冰期时代的赤膊者: 〈清明上河图〉的季节论辩与“写实”神话》提出“跨越1127年前后,宣和末至南宋初,正好为极冷低温时段”。故宫博物院编, 杨丽丽主编:《〈清明上河图〉新论》,第53页,故宫出版社2011年版。

[9]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美术》1981年第2期。

[10]予嵩:《〈清明上河图〉的命名问题》,《河南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11]王开儒:《清明上河图的千古奇冤》之《〈清明上河图〉清明节辩》,第67页,天津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原载《中国书画报》2002.1.23。又按:认为是西瓜的基本是否认春景派,如孔宪易提出有西瓜,邹身城同意有西瓜。否认有西瓜的基本是主春景派,如予嵩、王开儒、李志学(《〈清明上河图〉里有西瓜吗?》,《农业考古》1986年第1期)、周宝珠(《〈清明上河图〉绘的是春景而非秋景》,《美术》1994年第8期)则否认有西瓜。

[12]按: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关于这一点以及其他或许相关的描述,前辈们其实是受到了客观的局限的,因为那时他们并没有高清图可以看。

[13][宋]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卷七,第178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14][宋]高承撰,[明]李果订,金圆、许沛藻点校:《事物纪原》卷九,“酒醴饮食部第四十六”,“麦糕”条,第469—470页,中华书局1989年版。

[15][宋]宋祁《寒食假中作》,《全宋诗》第四册,卷二一六,第249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6][宋]宋欧阳修《出省有日书事》,《全宋诗》第六册,卷二九三,第370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7][宋]宋高宗《诗二首》其二,《全宋诗》第三五册,卷一九八二,第2221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宋]王十朋《次韵潘先生寒食有感》其一,《全宋诗》第三六册,卷二〇一七,第2260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宋]李洪《清明自释》,《全宋诗》第四三册,卷二三六七,第2718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0][宋]洪咨夔《次韵游龙门十绝》其七,《全宋诗》第五五册,卷二八九三,第3453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宋]舒岳祥《再和前韵答达善季辩》其二,《全宋诗》第六五册,卷二四四〇,第4098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宋]张炎《鹧鸪天》,[宋]张炎撰,葛渭君、王晓红校辑《山中白云词》卷七,第169页,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3][宋]金盈之撰,周晓薇校点:《新编醉翁谈录》卷三,京城风俗记,二月,寒食节,第11—12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4][宋]金盈之撰,周晓薇校点:《新编醉翁谈录》卷三,京城风俗记,三月,第12页。

[25]如周宝珠认为是一处官衙或官员宅第(《〈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图学》,第80页,第111页,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薛凤旋认为是厢巡检的办事处(《〈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第92页,中华书局2017年版),余辉认为是递铺(《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第15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6]参见楼祖诒:《中国邮驿发达史》,第192页,《民国丛书》第3编第35册,上海书店1991年版。

[27][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一〇之一八,急递铺,第7482页,中华书局1957年版。

[28][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一,第4—5页,丛书集成初编本。

[29]《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五百七十四,中华书局1960年版。

[30][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一〇之二〇,急递铺,第7483页。

[31]淮建利:《宋朝厢军研究》第六章厢军中的递铺兵,第192页,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按:厢军即宋代留驻地方主要从事杂役的部队。

[32][宋]沈括著,胡道静校证:《梦溪笔谈校证》(上),卷十一,第4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3]杨伯峻:《论语译注》,卫灵公篇第十五,第162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34][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一百三十四,志第八十七,乐九,第3139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35][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一百三十四,志第八十七,乐九,第3146页。

[36][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一百三十四,志第八十七,乐九,第3150页。

[37][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一百三十四,志第八十七,乐九,第3155页。

[38][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一百三十四,志第八十七,乐九,第3156页。

[39][宋]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梦华录序》,第4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40][宋]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唐圭璋编:《全宋词》第5册,第3420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

[41]孔庆赞:《〈清明上河图〉中的祖道祭祀场景》,《开封师专学报》1998年04期;徐吉军、方建新、方健、吕凤棠:《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第四章第一节出行礼仪,“行神祭祀”,第235—23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42]参见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第304、420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43]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第304页。

[44]按:如以下宋人诗作记载了纸被的使用及制作的情形。[宋]刘子翚:《吕居仁惠建昌纸被》:“寒声晚移林,残腊无几日。高人拥楮眠,脔卷意自适。”(《全宋诗》第34册,第2137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宋]陆游:《村居日饮酒对梅花醉则拥纸衾熟睡甚自适也》:“孤寂惟寻曲道士,一寒仍赖楮先生。”(《全宋诗》第39册,第24733页)[宋]陆游:《谢朱元晦寄纸被二首》其二:“纸被围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软於绵。”(《全宋诗》第40册,第24971页)[宋]韩淲:《谢黄子耕惠纸被时在钱塘乍冷无衾窘甚》:“西江寒藤濯清冰,捣成楮衾起霜棱。”(《全宋诗》第52册,第32500页)

[45]张安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研究》之《〈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反映了什么》,第11页,朝花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

[46]周宝珠:《〈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图学》“第五章 画图内容考索(二)”之“十 税务”,第121—123页,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7]余辉:《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之“探考《清》卷反映社会危机的主题性细节”之“(九)泛滥的酒患”,第159—16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8][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一百八十五,志第一百三十八,食货下七,第4513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49][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一百八十五,志第一百三十八,食货下七,第4517页。

[50][宋]方勺撰,许沛藻、杨立扬点校:《泊宅编》卷六,第33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51][宋]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卷二,“酒楼”,第72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52][宋]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卷八,“四月八日”,第202页。

[53][宋]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卷五,“民俗”,第131页。

[54][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九十一,货殖传第六十一,第3683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

[55][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九十一,货殖传第六十一,第3684页。

[56][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第1753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57][汉]赵晔撰,[明]吴琯校:《吴越春秋》卷五,“勾践阴谋外传第九”,第196页,丛书集成初编本。

[58][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一百七十五,志第一百二十八,食货上三,“布帛”,第4232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59][宋]王闢之撰,吕友仁点校:《渑水燕谈录》卷九,“杂录”,第114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60]漆侠:《宋代经济史》(下),第64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1]参见《宋史》:“宋承前代之制,调绢、、布、丝、绵以供军须,又就所产折科、和市。”(《宋史》第4231页)

[62][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一百七十五,志第一百二十八,食货上三,“布帛”,第4232页。

[63][宋]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卷二,东京东角楼街巷,第66页。

[64]参见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美术》1981年第2期),邹身城《〈清明上河图〉的命名》(《河南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孔庆赞《〈清明上河图〉题名质疑》(《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