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暮思归:《潇湘八景》图式本旨及其流衍考论
潇湘八景是我国近古时代著名的图式,也是当今广受国际关注的文化研究热点。其中最受瞩目者,莫过于现收藏于日本的我国南宋末僧人牧溪法常和玉涧若芬各自的《潇湘八景图》,牧溪作现存有四幅(图1.1),玉涧作现存有三幅(图1.2为其中两幅)。二者画法均为泼墨减笔式,牧溪烟岚光影,玉涧则粗简恣肆,却都精彩地具现了云烟光影无常幻灭之境,令人动容,这种境界已被公认为禅境。然而,如果我们去追寻潇湘八景图相关的资料,往往又会产生与之完全不同的感受,美国人姜斐德(Alfreda Murck)更是提出了潇湘八景图的政治隐情的见解,[1]由此可见潇湘八景图式意蕴之丰富。如此这般,该是怎样的来龙去脉?翻检相关的研究,潇湘之地娥皇、女英的哀泣,屈原、柳宗元等逐臣的幽怨——作为潇湘八景图式生发的地理文化背景——已然成为此研究之常识,而有关艺术风格的探讨,也已是不胜枚举,兹不再赘言,而仅尝试作一些具体的潇湘八景图式本旨的探究,恳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