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及脚店彩楼的第一个职能:沟通

一、虹桥及脚店彩楼的第一个职能:沟通

此沟通有横向与竖向两个方面。所谓横向的沟通,指的是桥的变堑渊为通途的作用。除了图中心的虹桥,全卷还有四处桥:卷首远郊的小桥,递铺门前的小木桥,鼓楼前的木栏桥,卷尾的半拉木栏桥。桥的沟通作用,尽人皆知,不再费辞。

竖向的沟通则是指树、尖形(类似山形)的建筑的通天功能。据人类学、民俗学的相关研究,通天山、通天树、通天塔的神话,乃是中国乃至人类的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4]诚如张光直先生所言:

中国古代巫师沟通天地时所用的工具与全世界萨满式文化使用的工具大致相同。这些工具中我们可以举出来的第一个是神山。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有五座神山,这在《史记·封禅书》里有最早的完整的记载。《山海经》里提到几座山,特别讲到巫师上下这些山的情况。当中有个登葆山,是“群巫所从上下也”。在全世界萨满式的想法中,把山当做地到天之间的桥梁是很常见的。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萨满研究的学者埃里亚德(M. Eliade)对此有个术语,叫做“地柱”(axis mundi),就是说这种柱子从地下通到天上,通天地的萨满可以通过爬这个柱子,从一个世界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山海经》中还有:“灵山……十巫从此升降”,“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等等。这类记载讲的是山和巫师上下的关系,由此也可以看出山是中国古代一个通天地的工具。第二种通天地的工具是若干种树木。这也是萨满文化中所常见的所谓“世界之树”或“宇宙之树”。《淮南子》中记载:“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在中国古代传说里关于树木的神话,主要有扶桑的神话和若木的神话。这些都与沟通天地有关。[5]

张光直先生还介绍了酒也是巫师通天的工具:

中国古代巫师通天地时所用的工具可能包括各种药料。为我们熟知的是酒。古代的铜器、陶器、漆器中,作为饮酒使用的酒器是很多的。酒在中国古代仪式上使用也非常普遍。青铜礼器中除食器之外酒器最多。巫师要喝醉了,造成一种迷糊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说不定便可以看到祖先,看到死去的人或是所沟通的对象。所以对于巫师来说,酒也许是必不可少的工具。[6]

所以,缘何当时售酒的店铺,要扎彩楼欢门,也就可以理解了。扎彩楼欢门,正是对于通天山、通天树的模拟,正是上古通天观念的遗存,人们通过这种酒、这种山,就能进入欢乐的世界了。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酒肆”所记:“酒阁名为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7]南宋人吴自牧《梦粱录》“酒肆”所记:“若酒力高美者,牌额卖过山之名,其言一山、二山、三山之类是也。”[8]同样也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清明上河图》全图计有8处或繁或简的彩楼欢门,但其中有一家招牌却是“刘家上色沉檀拣香铺”,(图7.4)笔者认为其门前搭欢门,正是为了显示自家也是可以卖酒的,因为很多香料,本也是药,或宜用酒送服,或宜用酒浸泡。如其招牌与门楣上的“沉檀”即沉香与檀香,俱收北宋唐慎微编撰《证类本草》卷十二中,同卷还收有桂、菌桂、丁香、鸡舌香、苏合香、乳香、返魂香等珍贵香料,同卷记“沉香”即曰:“《海药》:沉香,按正经生南海山谷。味苦,温,无毒。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清人神,并宜酒煮服之。”[9]如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宫中诞育仪例略”就记有:“醽醁沉香酒五十三石二斗八升”。[10]

另外,在最靠近远郊的一处饭店的山墙开门前,还矗立着一根长竹竿,此竹竿高挑起长长的一串春幡,恰成一个高高的三角形(山形)(图7.5)。笔者认为它其实也就是酒招子与欢门简陋的二合一。这样,全图就有九处欢门了。

因此,可以认为图中心虹桥两堍矗立着的4只华表、脚店的彩楼欢门,均有通天的意义;与其相呼应的偏近卷尾的鼓楼、偏近卷首的九棵旱柳,亦有通天的意义。

这种习俗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留存,在节日庆典中,南北各地依然是饮酒、搭彩楼欢门。至于此彩楼欢门的样式演变,刘涤宇《宋代彩楼欢门研究》已经考证得比较详细了[11],笔者完全赞同,不再赘举。

图7.4 《清明上河图》局部之刘家香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