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社第一届展览会序

二、中国艺社第一届展览会序

《中国艺社第一届展览会序》作于1936年1月1日,载《东南日报·沙发》1936年1月11日第2556期,署名丰子恺。全文如下:

优良的艺术,有甚么条件?其答案有多样。但可二言以蔽之曰:“善巧。”善就是含有人生的意味,巧就是应用美的技术以表出之。缺乏了前者,其艺术流于官能的游戏,或浅薄的娱乐。缺乏了后者,其艺术陷于枯燥的说教,或说明的图式,都不是优良健全的艺术品了。

例如:普罗的绘画,善则善其所善矣;但拙于美的技术。抽象派立体派的绘画,美则美其所美矣,但乏于人生的情味。故前者仅供少数人一时间的利用,后者只在画坛一角暂时出现,皆未登入绘画艺术之堂室也。

善巧二事之中,善之意易知,而美之味难识。例如近来街头常见之画:岳飞背上刺字之画,观者一见而知其忠孝之意矣;勾践卧薪尝胆之图,观者一见而知其爱国之心矣。然倘就良好之绘画而评量技法,鉴赏笔墨美能参加者有几人欤?盖善之意,一般缺乏(艺)术[7]修养之民众皆能知之;而美之味,必须具有艺术修炼者方能味识之。因此现今的绘画,分裂为二。其一偏重于善,被用为向民众宣传主义之手段;其一专注于美,被用为少数专门家享乐的天地。于是专门画家视前者为非艺术而不足齿,一般民众则对专门画家之作品莫名其妙,或诋毁之为奢侈的享乐,象牙塔中的艺术。此分裂状态,实为绘画发展前途之一大阻碍。

欲除这阻碍,只有希望两方面的提携。在专门家方面,希望其稍稍俯就,在民众方面,希望其能多得修养的机会。但他们的修养机会,难能自致,仍须靠专门家的供给。画作品的复制出版是一种供给。展览会又是一种更切实的供给。此种供给之增多,实为绘画统一发展的福音,也是艺术趋向优良健全的大道。

念五年元旦

1935年8月23日,中国艺社成立于浙江杭州。该社为“不干政治之艺术团体”[8],参加者既“有才能很高超的,也有尚未进艺术之门的”。发起成立中国艺社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使才能高者,走上更高的途径;使未入艺术之门者,也能登堂入室”,并将“研究所得,尽力贡献于现中国社会一般人们”[9]

1936年1月1日至3日,中国艺社在杭州市青年会举行首次书画摄影展览会。展出的作品有国画、图案、素描、浮雕、蜡染、油绘和摄影,共二百余件。王祺、潘天寿、姜丹书、孙福熙等画家,都有作品参展。上文提到的郑仁山,其参展的作品是一幅国画《三寿作友图》。这次展览会品类众多,反响很大,前往参观者多达两千多人[10]

在这篇序文中,丰子恺认为,优良的艺术应做到“善巧”二字,“善就是含有人生的意味,巧就是应用美的技术以表出之”。相对而言,“善之意易知,而美之味难识”。善巧偏废或分裂,乃是造成绘画发展前途的一大障碍。他希望一般民众多多加强艺术修养,而专门画家则应“稍稍俯就”,并给一般民众提供艺术修养的机会。展览会是一种“更切实的供给”,这种供给的增多,既是“绘画统一发展的福音”,也是“艺术趋向优良健全的大道”。丰子恺对于专门画家和一般民众的希望以及关于展览会意义的看法,与中国艺社成立的旨趣是相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