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战时颓废

四、论战时颓废

陈建军曾提到[10],江云生在《穆时英不死》一文中说:“在上海时,从他为《中华日报》元旦特刊以龙七的笔名写《一年来的文化界》,我确切地知道他已从香港来参加和平运动了。”[11]这篇署名“龙七”的《一年来的文化界》应为《一年来之中国文化界》,载上海《中华日报》1940年1月1日“元旦特刊”。解志熙找到了这篇文章,并作了较充分的阐释[12],全文已收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版《文本的隐与显: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校读论稿》。

1940年3月22日,《国民新闻》综合版“每日座谭”栏内也有一篇署名“龙七”的文章,题为《论战时颓废》[13]。全文如下:

酒楼,舞厅,赌场,烟窟,妓楼,色情小报和色情剧场,投机市场和百货公司……人们不顾一切地享乐,消费,不但较富裕的阶层在醇酒妇人中胡混,连小职员和劳动者也在骰子和白面里边打滚。

这现象使一些严肃地生活着的人们忧虑,但(忧)虑是没有用的,这现象也曾引起人们的斥责,但斥责,正像忧虑一样,也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指出这现象的社会根源。

民族解放战争会使人民感到生命的充实,而买办统治阶级的对外战争却只能引起颓废心理,现在流行着的,正是战时颓废。

百年来,中国人民大众热烈追求着的憧憬,是民族的独立解放和自由。三年前,战争刚起来时,是以民族革命战争的姿态出现的,人们也就把它当做,民族革命战争,而在这战争上寄托了百年来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全部热情和期望。可是,这次战争却并不是民族革命战争。战前的国民政府是国内诸对立矛盾的统一体,而在这统一体,英美买办阶级占着压倒的势力。战争开始后,买办阶级惧怕战争成为民族革命战争,惧怕民族解放在这次战争上实现,坚决拒绝人民的参加和领导,战争失去人民的支持,便不能不在军事上失败;在军事上失败,买办政府便不得加深其本身对英美的依赖;依赖越深,便不得不牺牲人民的利益来保护买办阶级及英美的利益;于是,便越失去人民的支持。如此互结为果,这次战争便完全成为买办阶级对日本的战争,而以中国人民大众为牺牲。无论,买办们怎样欺骗和遮掩,战争的本质终于逐渐暴露出来了。这暴露,对于人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是一个空前幻灭,正像十年前国民革命被买办出卖了的时候一样。

人是在信念与理想上生活着的。信念和理想被证明为虚梦时,唯一可能的生活是官能生活,唯一可能的思想是虚无主义。

颓废现在是刚只开始,它将继续下去,继续新的信念和新的理想在破灭了的憧憬上生长起来时才停止。

1940年,穆时英出任国民新闻社社长,主编《国民新闻》。这篇署名“龙七”的《论战时颓废》,也应当出自穆时英之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