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第二篇文章,是我在“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简称“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翻检出来的。“抗战文献数据平台”是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的阶段性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局牵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百度云承办。到目前为止,该平台仅收录的报纸就有1000多种,暂不支持篇名、作者等项目检索。每一种报纸,我几乎都从头至尾浏览过。
这篇文章题为《次果》,包括《次果》和《搪瓷碗》二则,载《当代报晚刊·当代文艺》1948年3月7日第1期,署名“汪曾祺”(系手迹)。全文如下:
一、次果
皮色晦黑小得几乎只可称为豆类的香蕉,干瘪而作古铜色的柑橘。陈旧的梨,挖去腐烂的苹果[18],拣剩下来的,或挑剔出来的,作一堆放着,插上一块竹板,红漆写明几个价钱多少,或多少钱几个,[19]的水果,他们行业中人该会有一种专业术语来称呼的;真想知道他们怎么说的;无法寻问,我称之为“次果”。
毕竟这些香蕉还像个香蕉,苹果还有个苹果味儿么?
有些没到时候就摘下了,就干枯得特别快;有些在装拆时砸了,碰了,受了伤;有些是里头有虫,有病;有些……原因一定很多。
这些东西销得快还是慢些?人喜欢完整而瘦弱的还是宁取虽然残缺但红熟过的?都是些什么[20]样的人,这些“水果”[21]的顾客?
一定有不少生性豪奢的孩子,急急的走到那里,一手递钱,一手拿了一个就走的。(真大方。)他不把眼睛在橱上架上多涉□[22]逡巡,虽是孩子,他也知道不好意思拣选得太久,而且对到手的那一个已经十分满意了,这正是他所希望的。——多半,他挑都不挑,他事前早就看中了那一个。看中了,再去设法弄钱。要是早就看中了,等捏着两张票子来时;[23]理想的那个已为别人买去,没有了,那个怅惘呀!
二、搪瓷碗
小孩子的东西应当比大人的小,但不当比大人的坏。
为什么你们自己用瓷碗吃饭,而给小孩子用搪瓷碗?孩子手不稳又不像你们一样把吃饭太当一桩事,常常摔破了碗是真的,但一个碗值几何,你怎么那么小气?摔破了东西心里总不舒服,那是的,单单是那个声音就刺激人,也许你神精衰弱;孩子捧了个“江西瓷”碗也不相称,现在的江西瓷根本好看的就少;而且孩子当真多半有爱破坏的本性,什么[24]东西都爱往地下碎不,(他其实只要到看看它倒底掼掼碎)你用另外一种比较结实的碗给他吃,我不反对。可是要很漂亮,第一是大方,跟你自己的相等。必不得已,买搪瓷碗也可以,除非你自己也用搪瓷碗吃饭,你得陪着。你用过那种轻飘飘的,跌了多少次,(就因为它不碎!)碗肚子上全是瘢疤,里头一条一条神经末梢似的细纹在死白色底子上,尤其是碗口!碗口的铁皮都露出来了,舌头舔在上头那种“铁味”真难过,——你就知道给孩子用这种碗多不慈爱,多没有人心。
你打一打孩子我倒不反对,如他把碗往地下摔[25]可是千万不要用这种方法来虐待他。——你说,当真的不都用这种碗么?那是不得已。你呢,你自己,你自己为什么[26]不用!
《当代报晚刊》创办于1947年4月1日,始名《当代晚报》,当代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社址设在浙江杭州中正街谢麻子巷六号;1947年6月16日更名《当代报晚刊》,1949年4月28日停刊。《当代文艺》创刊于1948年3月7日,每周日出版,1949年4月24日终刊,共出55期,所刊作品包括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艺理论等。《当代文艺》上刊载有彭燕郊的《乡墟》(诗)、郭风的《菜畦》、徐中玉的《关于“反映现实”》和孙用的多篇译文等。
汪曾祺的不少散文,喜欢将多则写景状物、记人叙事、抒情言志、谈天说地的相对独立的短文连缀成篇。如《私生活》《灌园日记》《干荔枝》《昆明草木》《飞的》等都是如此,《次果》采取的也是这种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