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桃坞中学时的一篇英语作文[1]
1923年,钱锺书(1910—1998)考入美国圣公会在苏州所办的桃坞中学。1927年,读完高中一年级后,桃坞中学因故暂时停办,遂转入无锡辅仁中学。
在桃坞中学读书期间,钱锺书曾在该校学生刊物《桃坞》(Soochow Academy Students'semi-Annual)上发表多篇作品。其中,《进化蠡见》[2]、《天择与种变》(译文)[3]和《获狐辩》[4] 3篇已收入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8月版《馆藏名人少年时代作品选》(翟晓声主编)。近十年后,刘桂秋在《钱锺书桃坞中学读书作文史迹补遗》[5]一文中又披露了3篇,即《喜雪》[6]、《〈新学生的第一夜〉跋》[7]和《〈吴中招提记〉序》[8]。这六篇作品多是钱锺书在初中或高一时所写(译)的,惟《获狐辩》一篇,钱之俊认为是其“读小学时的一篇作文”[9]。《获狐辩》正文前有一段题记,作于“丙寅十一月十五日”,内中称《获狐辩》系“三年前作”。“丙寅”即1926年,“三年前”即1923年,钱之俊据此推定:“这文章还是他小学毕业那年的作品。”问题是,“小学毕业那年”未必就是指“读小学时”,有可能是指“小学毕业以后”,甚或指“读初一时”,因为钱锺书也是在这一年考入桃坞中学的。可见,钱之俊的说法似欠说服力。
先后被发现的这六篇作品,无疑丰富了钱锺书的研究史料,有助于了解钱锺书中学时代的读书作文情况。不过,除上述六篇之外,钱锺书还在《桃坞》上发表了一篇英语作文。全文如下:
The Delightsof Reading New spaper
The world in which we live is undergoing changes from time to time.Political revolutions,international intercourses,civilwars,and scientific inventions,all tend to distinguish the world of today from that of yesterday.Such changes as not yet become established facts,we can not find from the study of history.However,there is a kind of publication,which,unlike history recording the event past,can tell us from time to timewhat is going on in this“Amphitheatre of life”.This is the newspaper.
In newspapers,there are stories,poems,and essays contributed by differentw riters.Even the news columns are so vividly aswellas attractively w ritten that we can not help reading them fully.The articles on education and literature are especially[10] the favorite readings of students,while[11] those concerning state affairs[12] and commercial conditions are chiefly of interest to officials and merchants.As the value of new spaper is so high,to read it is certainly beneficial and helpful.And the true[13] delightof reading newspaper lies in the appreciation of itshigh value.
“Cursory reading is delightful,systematic reading is helpful.”but newspaper reading servesboth.“There is aw ider prospect,”says Jean Paul Richter[14],“From Parnassus than from a throne.”Yet there is another prospect still far much w ider from the newspaper materials are those which inspire men to do something and be something,”hence“historiesmakemen w ise,poems,w itty,”and news papers,far-sighted,practicaland expedient.
参考译文:
读报的乐趣
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政治变革、国际交流、内战和科学发明,都让今天的世界与昨天的世界截然不同。因为这些改变尚未成为既定事实,所以我们无法在历史研究中找到它们。但是,有一种出版物不像历史那样记录的是过去的事件,它告诉我们的却是“人生竞技场”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种出版物就是报纸。
报纸上有不同作家写的小说、诗歌、散文。即便是那些新闻专栏也编写得十分生动、有吸引力,让人不禁把它们全读个遍。学生尤其爱读关于教育和文学的文章,官员和商人主要对谈论国家事务和商业情况的文章感兴趣。报纸的价值如此之高,读报必然是有益的、有用的。读报的真正乐趣在于欣赏它的价值。
“略读是快乐的,精读是有益的”,读报则二者兼得。让·保罗·里希特说:“帕纳塞斯山上的视野比御座上的更开阔。”报纸能让人看得更远,因为它鼓舞人们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因此,“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而报纸使人有远见、务实和懂得变通。
这篇英语作文原载《桃坞》1927年1月第10卷第1号,署名Dzien Tsoong-su。《桃坞》创办于1918年6月,初为季报,年出4期[15]。后改为学期报,由桃坞中学学期报社发行,一年两期,每期由中文版和英文版两部分组成。至第9卷第1号,钱锺书开始列名中文编辑,第10卷第1号又改任英文编辑(Associate Editor)。Dzien Tsoong-su是目前所知钱锺书最早使用的英文名,后来他还用过Ch'ien Chung-Shu、C.S.Ch'ien等。在《桃坞》上,Dzien Tsoong-su这个英文名另有两种写法:一是Dzien Tsoong Su,见第9卷第1号“本报中文编辑部”;一是T.S.Dzien,见第10卷第1号“本报英文编辑部”。钱锺书进入清华大学以后,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书札》(ABook Note)、《实用主义和实在行为》(Pragmatism and Potterism)等,或署Dzien Tsoong-su,或署其缩写D.T.S.。
文中,钱锺书主要通过将报纸与历史、政治、文学等进行对比,意在论说:报纸可以让我们了解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变化的事情;报纸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提供许多有益、有用的信息,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在欣赏其价值的同时获得真正的乐趣;报纸能对人产生鼓舞作用,“使人有远见、务实和懂得变通”。1926年4月3日上午,桃坞中学举行英文会考,试题为《日日阅报之价值》(The Value ofThe RegularofNewspaper),“高中各级及初中最高级诸同学咸与试”[16]。按学校统一要求,时为初三生的钱锺书当参加了这次英文会考。会考结果,《桃坞》上未见公布。第10卷第1号英文版刊发了数篇英文作品,从内容来看,只有钱锺书的The DelightsofReading Newspaper十分切合《日日阅报之价值》的题旨,而其他同学所写的则均与“阅报”无关。
桃坞中学读书期间,钱锺书在英语方面可谓出类拔萃,“听”“说”“读”“写”“译”样样皆能。因为英文好,曾一度当上了班长[17]。初三时,他就能阅读威尔斯(H.G.Wells,1866—1946)的《世界史纲》(The Outline ofHistory),译述并发表其中的一章《天择与种变》(Natural Selection and Changes ofSpecies)。从新发现的这篇英语作文中所引用的“‘There is aw ider prospect,’says Jean Paul Richter,‘From Parnassus than from a throne.’”“historiesmakemen w ise,poem s,w itty”等语句来看,钱锺书显然读过卢伯克(J.Lubbock,1834—1913)的《读书的乐趣》(The Delights ofBooks)、培根(F.Bacon,1561—1626)的《论读书》(OfStudies)等英文原著。他之所以能跻身《桃坞》第10卷第1号英文编委会行列,也正说明其英语水平已达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
The DelightsofReading Newspaper应该是迄今所见钱锺书最早发表的英文作品,未收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9月版《钱锺书英文文集》(ACollection OfQian Zhongshu'sEnglish Essays)。
【注释】
[1]原载《书屋》2015年第8期。
[2]载苏州《桃坞》1926年1月第9卷第1号。
[3]载苏州《桃坞》1926年7月第9卷第2号。
[4]载苏州《桃坞》1927年1月第10卷第1号。
[5]刘桂秋:《钱锺书桃坞中学读书作文史迹补遗》,《书屋》2015年第3期。
[6]载苏州《桃坞》1925年3月第8卷第1号。
[7]载苏州《桃坞》1926年7月第9卷第2号。
[8]载苏州《桃坞》1927年1月第10卷第1号。
[9]钱之俊:《钱锺书读小学时的一篇作文》,《书屋》2007年第7期。
[10]“especially”,原刊为espesially。
[11]“while”,原刊为whill。
[12]“affairs”,原刊为stateaffairs。
[13]“true”,原刊为trud。
[14]“Richter”,原刊为Richfer。
[15]参见王德文:《编辑谈》,苏州《桃坞》1926年7月第9卷第2号。
[16]邵宗汉《本校春秋》,苏州《桃坞》1926年7月第9卷第2号。
[17]参见杨绛:《写〈围城〉的钱锺书》,《博览群书》198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