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亲爱的小男孩儿!亲爱的小姑娘!跟我同行,

即使你好像并不具备神圣的心思,

你的天性也不会因此不那么神圣:

“上帝与你在一起,而我们却不知。”

——威廉·华兹华斯[1]

给在家的孩子们

教给我生活!莫使我怠惰,

让我侍奉您,以我手和心。

——巴亚德·泰勒[2]

这本书虽说是写给孩子们的,却一定要靠大人念给他们听。本书的目的是讲述音乐对孩子众多精神影响的几个方面。如果这些章节,或它们推导出的任何思想,能够切实用作和孩子们简单谈话的基础,那对他们来说,音乐就可能变得不仅仅是训练和学习了。孩子们应当把音乐看作一门艺术,其中充满了美和高尚,充满了纯洁思想和无比丰富的欢乐。具备这些特点的音乐是心灵的纯音乐。音乐如果不能带给小孩子们真正的快乐,就该怀疑我们的音乐教育是不是合理得当。

我们对孩子们的音乐教育没能使他们感到有趣,没能吸引他们,这并不是因为音乐太难,使孩子们学不会,而是因为我们很难了解孩子自身。我们不了解孩子,所以常常压抑他们的正常天性。我们绝不能忘记:比较迟钝的成人头脑往往会遇到一大堆困难,而无成见的儿童却根本没有那些困难。我们心怀陈旧的畏惑,不断地制造出种种困难,这样的情形并非不常见。

老师应当始终怀有这样一种思想:音乐必须从个性里引导出来,而不是强行灌输到个性里。

老师的知识不是锤子,而是光明。

我建议把这些章节用作和孩子们谈话的话题,必要的时候可以逐字逐句地念给他们。本书中的脚注和建议都是写给成年人的,他们是母亲或者老师。如果有鉴别地为孩子们提供谈艺术的读物,其中很多都能使孩子们感兴趣。

托玛斯·塔珀

1896年10月30日于波士顿

[1]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国浪漫派著名诗人,于1843年获得桂冠诗人称号。——译注

[2]巴亚德·泰勒(Bayard Taylor,1825-1878):美国诗人,翻译家。——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