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环境
最好的方法,是我们周围随时都便于采用的方法,是经验告诉我们的最有利于工作的方法。
——菲利普·吉尔伯特·哈默顿[1]
家塑造了人的性格。家使人有了个性。家是一切活动的中心,是我们建立一切关系的发轫地。你们全都知道巴赫家有个习惯,那就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做音乐”,也知道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妻子安娜·马格达雷娜如何共同安排家里的音乐节。阅读巴赫的传记的人,都会对巴赫家那个“莱比锡合唱队”的场景久久难忘。巴赫在写给朋友厄德曼的信里谈到自己的孩子们时说:“他们是天生的音乐家,我可以向你保证:哪怕是现在,我也能安排一场全由我的家人演出的音乐会。”抄写分谱,排练,准备上场,那该是一幅多么忙碌的场面啊!再谈谈门德尔松:我们看到了那些星期天上午聚会,做指挥的“小费利克斯[2]”由此领悟了音乐的根本精神,同时也秘密地学习和教授音乐。在巴赫和门德尔松的家庭聚会上,家庭成员都演奏音乐。在当时,在今天,这都与其他家庭不同。想到当年被法律的学业困扰的舒曼,这始终是一幅悲伤和压抑的场景;威廉·赫尔曼·汉特[3]顺从自己天才的吩咐(他具有天神般的绘画才能),拿起了画笔和画布;他不能不使自己的才能成倍增长。你读过卡莱尔的《席勒传》吗?你思索过其中这位德国诗人以下这些话吗:

大自然的一个重大失误与我的出生地,这两者结合成了我爱诗的天性。任何爱诗的天性,都破坏了那个我从中接受教育的机构的规矩,都与那个机构的建立者的初衷相对立。我对诗的狂热与军队般的校规搏斗了八年时间,但这种对诗的激情却像初恋一样热烈如火。校规要压制的东西,却燃成了火焰。为了逃避那些折磨我的安排,我的心躲进了理念的世界;我那时还不熟悉现实世界,因为一根根铁栏把我与现实世界隔离了。
席勒[4]受到的这种禁锢是一幅令人压抑的画面,但卡莱尔对它的议论却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也对席勒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因为天才者具备将一切金属变成黄金的魔力;这种力量能从吃苦中获得力量,能从谬误中获得更清晰的智慧,能从一切事物中获益。”
个性在吃苦中形成。只有在吃苦中,人才会下定不可战胜的决心,去按照自己的天才的吩咐行事,去面对一切能想象出来的对抗,从自己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史册里有大量的名字,其中每一个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图画:与个性作对的环境,能使个性更加坚强,更加果断,能让人更忠于使人生更有价值的强大动机。
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意义,都会对人们各自从事的专业领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你会发现,这也适用于你的音乐生活。音乐的世界对你来说无论多么有限,你的音乐才能无论多么有限,你周围的一切都会影响到你的努力和成绩,而其中主要的是你的家庭生活和你的朋友对你的影响。
在家中,你找到了自己的活动场所。家也是你求学生活的场所。你一旦在家里开始学习音乐,并打算以音乐作为生活和工作,你就在一小片土地里种下了一颗将来能长出大树的种子。从一开始,你自然会把你在多年家庭生活中形成的思想和习惯带进音乐。从一开始,你也自然会注意到:你学习的音乐很快就改变了你在家里的活动。音乐学习占去了你以前用在其他事情上的时间。它要求你用一些业余时间去学习那些你还不懂得的东西。它会促使你和一些人物、对象、地方和学科结成新关系。你周围会突然出现一个世界,它与你以前在其中思考和行动的那个世界大不相同,以致最初会使你不知所措。你说外语时,你使用的发音器官肌肉已不是你说母语时使用的;同样,在你的家庭生活里建造音乐殿堂(你决心从此在其中劳作)的时候,你也会发现自己必须从事一些新的活动。你将按照一些新的想法去行动;以前处于休眠状态的一部分大脑,现在也承担起了突然间加给它们的任务。
这一切陌生的事物都使年轻的漫游者感到惊愕和茫然;他发现自己力不从心,无法行动。他必须完成布置给他的各种作业,今天要去听课,明天又必须去演出,而在这一切忙碌之后,他的大脑已是一片混乱了。学习的第一年完全可以比作收拾行李箱。起初一切都乱糟糟的,东西被从箱子里拿了出来,又被装了回去,放在了与起初不同的地方;但没过多久你就发现:最常用到的东西放在了在最下面,很少用到的东西却放在了上头。第三次装箱改正了第一次和第二次装箱的错误。再收拾几次,各种物品就会各就各位,一旦需要,它们就在手头。
刚开始完成认真的音乐学习所规定的任务时,你会发现:你必须重新安排你已经掌握的全部所需资源,才能把音乐学习这个新主题纳入你每天的思考。在音乐学习的众多要求当中,你会发现自己必须改变家庭生活的一些习惯。你周围的人也许不会像你这么容易理解那些要求,因此你马上就会发现:只有你自己的决定才能安排好一切,这样才不会损害新的学习。发现自己必须做出决定,必须舍弃家庭生活的某种习惯,或者舍弃某种友谊的时候,你要牢记一点:决定任何事情(无论事情多么简单)都要求公正的判断。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家庭生活的一切,你就无法在家里认真地学习音乐。
到现在为止,你也许一直在花时间去和朋友们交往;但从现在起,你却应当把大部分时间用于音乐,而家人之间的联系将会很少。以前你也许常常为音乐界以外的人(包括你的家人)演奏各种音乐作品;但是,新的学习却根本不承认那些人,你将一个接一个地舍弃他们。可是,那些人却不会放弃你。他们全都强烈地要求你为他们演奏音乐,这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你现在不愿如此或不能如此,会让他们感到诧异。你学习的新音乐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不理解这些新音乐,这毫不奇怪;而这也会破坏你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以前你用大量业余时间和朋友们一起娱乐;现在,你的学业却要求你用一部分业余时间去思考副课的学习,那些副课有益于你的专业课;这是你的环境的又一种变化。
你有理由这样说:你为学音乐做出了牺牲,而其他人在这方面的损失,也是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事实就是如此。但他们付出的代价却能使你成为音乐家。在家学习音乐,你就不必离开家人的圈子,在某个离家很远的城市里学习,为你自己建造一个新世界,它将造就你未来的一切活动和你的性格。在家学习音乐,你周围就会有朋友鼓励你,关心你,而你的学业似乎会完成得更顺利一些。我敢肯定,许多渴望安静度日的母亲,都会忍耐儿子或女儿每天几个小时练习钢琴时发出的喧嚣,都会尽力为他们做好学习下一课的一切准备。在音乐学习的漫长过程中,谁都不知道这类的情况会出现多少次。你千万不要辜负或忽视亲人和朋友为你学习音乐做出的这些零星的牺牲。
对在音乐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必须给予同情、帮助和鼓励。最糟糕的、最使学生灰心丧气的做法是:家里总是有人紧紧盯着立志成功、拼命奋斗的学生,对他的每一次尝试都冷言冷语;把消极评论的凉水泼向他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这些小成绩会给学生力量);孤身奋斗的学生渴望鼓励的话语时,永远都不同情他和鼓励他。如果不能给儿女无条件的支持和同情,如果不把关心儿女的音乐学习看作使他们成功的秘诀,任何父母都没有道德上的权利允许儿女去承担学习音乐的严肃任务。最初决定是否赞成子女学习音乐时,父母的态度要么应当是“同意”,要么就应当是“不同意”。如果是“同意”,父母就该竭尽所能地帮助子女学习;如果是“不同意”,它也应该是最后的决定,不可更改。一个充满天才和雄心的人,自然知道怎样面对坚决的反对。在这个问题上,最该批评的做法是:父母先半心半意地“同意”子女学习音乐,然后用各种琐碎的方式,没完没了地打击他们学音乐的努力。
仅次于家庭影响的,是地点对头脑的巨大影响。即便不能说环境造就人,环境也会对人产生惊人的影响。休·米勒说过:“使我成为采石工的必备条件,把我教成了地质学家。”几乎每一个人的历史都有力地证明了一点:环境的影响会反映在人的个性里。某些环境的影响非常强大,以致似乎鲜明地反映在了它们周围的一切事物上。这种现象更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如果环境不利于生存,我们就必须改变环境,否则就会被环境毁掉。看看你周围,看看你与各种人、各种地方之间已经建立的一切关系是否有利于你的生活。缺了其中任何一种关系,你的生活就会大不相同。你如果增减这些关系,势必会改变你的环境。可见,尽量维护最有利于你学习的全部环境,这实在是太重要了。最有利的影响并不取决于你生活的层次,而取决于那个层次的性质。谈到童年的印象对人的影响时,法勒副主教(Archdeacon Farrar)举例说:“伟人传记里有数百个故事都表明:他们童年时代的印象影响了他们的一生。透纳[5]曾指着凡·德·威尔德[6]的一幅画说:‘它让我成了画家。’他小时候看到了那幅画。罗斯金告诉我们,他小的时候,有一天独自坐在地毯上时,平生第一次注意到了地毯上的颜色和图案,并且仔细观察它们。达尔文的《小猎犬号之旅》[7]一书,其灵感来自他小时候,当时他见到了一幅画,画的是一种奇怪的印度植物。”
人应当每天都比前一天更了解自己的内心,研究自己的各种动机、思想和行为动向。人应当知道自己度过的时光,知道自己在怎样生活。“你独处的时候往往能心神安宁;给自己一些独自沉默的时刻,这对你是件好事。你一旦领悟了沉默的意义,就会对这位女神匍匐膜拜,为她焚香。”仔细观察你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你生活的世界,这将使你更善于思考,更宽容,更善于判断动机。你将会渐渐懂得怎样使你和你的环境和谐一致。这样的观察会教你一种本领:独处时像在同伴当中;置身于你周围的人群,又像在独处。托马斯·布朗[8]写道:“不善思考的人没有学会独处,一旦离开了别人,就像把自己关进了牢房。相反,怀有清晰而忙碌的思想的人,虽然有时不得不与众人在一起,却十分很乐于离开众人,只与自己为伴。”
[1]菲利普·吉尔伯特·哈默顿(Philip Gilbert Hamerton,1834-1894):英国画家、艺术批评家、作家。——译注
[2]费利克斯(Filex):指门德尔松。——译注
[3]威廉·赫尔曼·汉特(William Holman Hunt,1824-1879):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作品有油画《世界之光》(The Light of the World,1854年)和《替罪羊》(The Scapegoat,1856年)等。——译注
[4]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德国诗人、剧作家,作品包括历史剧《堂·卡洛斯》(Don Carlos,1787年)和《华伦斯坦》(Wallenstein,1798-1799年)。——译注
[5]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英国风景画家,他对光影、色彩和空间的表现手法影响了法国印象派画家。——译注
[6]凡·德·威尔德(Van de Velde,1587-1630):荷兰海洋风景画家,其晚期作品为18世纪英国海洋风景画奠定了基础。——译注
[7]《小猎犬号之旅》(Voyage of the Beagle):全名《小猎犬号之旅的动物学》(Zoology of the Voyage of H.M.S.Beagle),发表于1839年,记录了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登上英国皇家海军“小猎犬号”(HMS Beagles)在1831年到1836年的探险航行,共5卷。——译注
[8]托马斯·布朗(Sir Thomas Brown,1605-1682):英国医师、作家,他的散文以文辞华丽著称,作品包括《一个医生的宗教信仰》(Religio Medici,1642年)。——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