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何处学习?
为寻找美,我们走遍了世界,但我们必须把美带在身边,否则就是根本没有找到它。
——爱默生[1]

我们要根据自己志向的大小计划学习。为达到较低的程度而学,稍做准备就够了。但是,若是渴望占领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就必须努力天天向上,一步一步地前进,越走越高,慢慢地赢得真正的胜利,使自己越来越强。我这些话,是认真地讲给你们大家的,尽管你们当中一些人的目标不那么高,但我还是希望你们全都具备远大的志向。你下决心成为音乐家的时候,就同时应当下决心接受最好的指导。要听从有经验者的提示。要阅读具有伟大心灵者写的书。要学习来自内心深处和纯洁灵感的音乐,因为那些音乐的曲调表现凝聚了生命和不朽。它们会引起你的思考。
到哪里去学音乐,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居住的地方、意愿和机会。热爱家乡,家乡远离城市,没有学费,这些因素往往会使有志者不得不师从本地最好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在有限的时期内,向学生传授音乐(无论效果好坏),此后学生就会陷于停顿状态,在一个永远都不会上升的高度上,力图获得更广的视野,但一个认真而有志向的学生,却会因此而遇到最多的挫折。
于是,这样的学生就产生了师从更好的老师的心愿。这样的希望往往很难得到满足,于是学生开始埋怨家人。对这种状况,家人们很快就会做出严肃的考虑,并开始联络远方的教育中心。接下来是考虑离家就学、学费和预期的学习成果。这一切终于有了安排,有人会兴高采烈地叫道:“我真的要去学习啦!”这短短的话语中包含着多么巨大的希望!包含着多么巨大的期待和志向!这有抱负的少年,这热情的少女,他们身上预示着多么巨大的荣耀!他们现在已经在通向名声的大道迈出了第一步!他们是勇敢的旅行者,虽然路途遥远曲折,但什么都吓不倒他们。勇敢的人,愿上帝与你同在!愿你永远都不失去你的希望和勇气!愿你永远都不辜负你年轻时代的抱负!
下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是师从私人授课的老师,还是进音乐学院;是在学校上课,还是在私人那里上课。根据美国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妨权衡一下这两者的利弊。
音乐学院很普遍,能使学生得到很多益处,其师资包括一些最有名的音乐教育天才。音乐学院的宗旨是提供音乐教育,像综合大学提供文学和科学教育那样。音乐学院有自己的课程,有自己的专业分类,通常都能授予文凭,并对其赞助人提供许多免费的便利。进入音乐学院学习以前,你应当知道它能够提供你的生活所需,并能提供得很好。你应当从商业和教育的角度,仔细考察学院的管理制度;你应当愿意服从学院的现有规章,应当要求校方满足录取时双方商定的条件。一开始就做好这些简单的事情,将大大节省以后的时间。
自称能提供最多的优越条件的学校或音乐学院,并不一定都是最好的。专科的教育机构通常都比较优越。众多免费的便利只能使学生不知所措,因而往往使他离开自己求学的目标,而不久以前他离开家人和朋友时,还立志实现那个目标。在专业上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时刻不离开专业。你的精力越分散,你就变得越软弱。因此,我要指出音乐学院生活的一个难点。你很难始终一心追求你的目标,而不被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所干扰。如果你不在学习期间做出明智的选择,并且下决心始终不渝,你很快就会像蝴蝶那样,时而飞到这里,时而飞到那里,一会儿又不见了踪影。
但是,你很容易认清一点:思想虽多,却不把任何一种思想用于追求有价值的目标,这是你自己的错。如果正确地使用,音乐学院提供的任何好处都很有用。艺术展览、读物、讲座以及其他大量类似的事情,都会使你受益匪浅。如果你的老师很有兴趣指导你的学业,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密切关注这些事情。对思维敏锐、积极主动的学生来说,音乐学院的生活能提供大量的机会,使他们在教育和一般文化方面得到深造。它能使学生广泛地熟悉音乐和音乐生活;但与私人教师相比,音乐学院对单个学生学业进展的个别关心比较少。与私人授课相比,在音乐学院,你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的可能性较少,你的个性也许会被埋没在大群学生当中。专科学校里不大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其中教授的主课和副课都非常详尽透彻,并且强调艺术性教学。其他方面的课程与普通院校相同。
私人教师不能为学生提供那些免费的便利,因为其费用只有音乐学院才承担得起。不过,私人教师也可能关心学生们的福利。他会不计较麻烦,为学生做许多小事,而那些事情是音乐学院的教师做不到的(因为他们的职责是教学)。私人教师会根据适当的时间的次序安排副课,会完全根据学生的需要制订学习计划。课程进度会与学生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相适应。首先考虑的是需要,而不是时间。所以说,私人教师能更多地考虑学生个人的真正需要,而音乐学院则不大可能做到这一点。
对班级授课还是个别授课这个问题,我时常想弄清:普遍实行的班级教学制度为什么会被某些音乐专业采用?这也许是因为沿用了一般的学校和高等院校的教学方法,或者,这种方式的普及来自一个事实:采用了这种方式,经济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获得最好教师授课的益处。这些理由的前一条站不住脚,因为音乐学习和普通院校教学的出发点和途径并不完全一致。一般院校的教学方式是最好的,因为学生无论贫富,都有权聆听名师授课,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不过,李斯特[2]的班级授课,与一般院校的班级授课,却完全是两回事。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你购得了一部分上课时间(例如一小时),在那段时间里你有权听所有同学的回课。我们假设一个班里有四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到的回课时间是15分钟。你每星期也许有两节课,也许只有一节课。你想想:每个星期只能得到15分钟或者30分钟的指导,学完全部音乐艺术课程需要多长时间?真正属于你的课时太少,这绝不会产生最好的效果。
在四个人的班上,你如果一年上了52个星期的课(这不大可能),你见到你教师的时间一共是52个小时,其中有13个小时属于你自己。以每年13个小时的速度,你要经过多么漫长的时间才能成为完美的艺术家?就是把这个估计加一倍,我们能有多长属于自己的上课时间?你可能会叫道:“可我毕竟学到了音乐啊!”不错,你的确能学到音乐,但是这是得不偿失。买几分钱利率为4%的公债,你也会有收益,不过你可别指望得到什么丰厚的利润。
如果你所在班级的学生都上同样的课,事实一定会表明这并不能使你得到最大的收益。你如果是个有才华的学生,你的进步将会受到限制;如果你是个笨学生,上大课也许会强迫你跟上进度。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多少损害你的正常发展。因此,你每年课堂学习的13个或者26个小时里还绝不能出现这种不利状况。
相反,如果全班学生学习同样的功课,情况就有些不同了。学生有机会通过观察,学到不少东西,但他们看到,却是一种谁都不能把它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技能。很多音乐学院采用的这种特殊样式的集体课程,不会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但是,观看班级教学和私人教学这两种制度的教学却非常有益。每个学生的回课时间都是半小时,也许是整整一个小时;在这样的回课中,如果在场的几个学生课前有充分准备,从旁观别人的回课中点点滴滴地学到了很多,那么全体学生就都有了收获。在钢琴课上,回课的学生面对的听众十分认真,有鉴赏力,满怀兴趣。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演奏做评论,提建议,使其他学生从他的话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对程度较高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制度大有益处,也是唯一真正的集体教学方法。
班级集体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你有了当众演奏的宝贵机会,虽然这在最初似乎会让你不快,但它却是一种有益的经验;你还有机会旁观老师对指导正在回课的学生,那是你最渴望看到的。教学是一门罕见的艺术,无论学到多少都不算多。如果教师只指导一个学生,那么,班级集体教学制度便不可取。一位有名的音乐学院教师对我说过一段话,很适合这里所说的问题:“如果有可能,你应当既随班上课,又师从私人教师。不过,如果你必须在这两种学习方式中做出选择,我建议你选择私人教师授课。私人指导老师能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你一个人,因此你能得到有价值的教学,你的个性也能得到尊重。”在班级集体教学课上,学生很快就会感觉到老师说“下一个”这个词的压力。
现在我们先简单地谈谈出国留学的问题,再概括总结这一讲的内容。你们已经问过我:“我应该出国学习吗?”答案只有一个:应该。
你该去这个广阔世界上的任何能学习的地方学习。但是不要草率匆忙。过去几年里,一大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已经纷纷涌进了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受到了美国以前那些音乐学生的指责。把你的名字加入他们的名单,这对你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必要。虽然美国目前还不是个全力投入音乐的国家,但仍然在这个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建立了一些教育中心,这很值得自豪。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商业时代。在将来,艺术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尽管如此,美国一些地方的音乐教育仍然惊人地先进,并且正在大步前进。哪怕草草浏览一下美国过去半个世纪的音乐史,也能使那些不情愿的人相信:美国的艺术学生已经做了很多事情。我的桌子上有一本杂志,它的编辑慷慨地允许我给你们引用以下这段文章。它也许是个极端的例子,但依然包含着教益。请你仔细想想它。
一封来自柏林的信描述了格蕾丝·爱兰德之死的环境,格蕾丝是英国汉普郡的一位女子,到柏林完成她的音乐教育。美国的姑娘们应当留意这个故事里的教训。格蕾丝满怀自豪和希望,来到了柏林,进入了皇家音乐学院,但她发现自己的知识却很不完整。她在25岁上不得不重新学习全部的课程。她的老师粗暴地责备她成绩不好。她的自尊心大受伤害,抱负也大大受挫,远离家乡,远离和自己心心相印的朋友,越来越忧郁。上星期的一天,她逃出了自己的公寓,从众人的眼里消失了。上星期六,在一条河里发现了她的尸体。
以快乐的期望开始,以悲剧告终,这是海外求学的美国姑娘中大多数人的经历,每年都有几百名美国姑娘到柏林完成自己的音乐教育。柏林是学音乐的最佳选择,这千真万确。那里有更好的老师,更好的学校,聆听优秀作品的机会也大大多于欧洲其他任何城市。但是,如果没有经过完整的预习、不具备完备的音乐知识,那就谁都不该到柏林去。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学生就应当尽早去柏林生活,并做好在那里居住六到八年的准备。那里一流的音乐教师都悲叹美国留学生缺少准备,都建议他们先在纽约、波士顿、费城、辛辛那提和其他很多城市的最好的音乐学院里学习。这些优秀教师大多只收具备可靠的音乐才能的学生,只收学业大大领先的学生。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学生则会落到一些几乎没有才能的老师手中。这些学生如果在美国求学,本来可以节省学费,又可以进步得很快。这还不是留学的唯一缺点。
在国外留学的美国姑娘还会经历学习中的很多挫折。有的在国外留学一两年,靠教课挣钱,维持生计。也有的被父母送到了国外,他们的父母虽然只能勉强承担费用,却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子女日后成功的巨大回报。很多留学生生活得比较富裕,但是对一切留学生来说,在留学生活可能得到的一切当中就是没有快乐。由于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同,这些女孩子往往会感到孤独,感到没有保护,没有社会交往,还要成为女房东盘剥的对象;在那些女房东看来,“美国人”这个字眼就等于百万富翁。
头等的音乐教师每课时收费三到五美元,所有的课程都收费,不管学生是否选修。这些教授对音乐抱着很高的理想,如果自己的学生达不到这个标准,他们就会用极不厚道的方式把这个事实告诉给学生。
在这样的环境下,脆弱的、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子心生绝望,这难道还奇怪吗?格蕾丝·爱兰德小姐没有留下遗书去解释自己的轻率行为。她的笔记本里(那是在她衣兜里找到的)写着一个词——“绝望”。
我最后来总结一下这一讲的内容:
宁可师从一位更高明的老师,也不要师从大量靠不住的老师。
如果你进入音乐学院学习,要下决心忠实于你最重要的学业,不要被花样繁多的生活和引人之事分心。
要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和经济能力,确定到何处学习音乐,向谁学习音乐。一旦开始学习,就要坚持到底。
个别授课优于班级授课。明智的办法是每星期参加两节个别授课,一节集体授课。这样你就能获得这两种教学制度的益处。
要有出国留学的打算。一旦做好了准备,就去留学。既要在出国后为你们的美国老师增光,也要在回国后为你们的欧洲留学增光。记住格蕾丝·爱兰德的教训。
[1]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美国作家、哲学家,美国超验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译注
[2]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匈牙利著名钢琴家、作曲家。——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