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会
管弦乐配器把声音的相互作用融为一体,使不同音色的综合产生了新的机能。配器混合了音乐棱镜反射出的全部光束,造就了前所未闻的色彩。
——乔治·亚历山大·麦克法伦[1]

音乐会是音乐教育的一个可贵分支。它给了我们机会,使我们更熟悉众多各种形式的作品,如果我们只局限于学习一个专业,就永远都不会知道其中的一些作品。它使我们考虑到用与我们不同的方式去阐释音乐作品,所以扩展了我们的思想。它使我们看到了音乐和生活的各种状态,使我们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去看其中任何一小部分。它使我们熟悉了所有乐器的价值、性能和发展,熟悉了音乐艺术的一切形式,熟悉了思想的全部特殊流派;由于我们心中承认音乐艺术有很多座大厦,其中任何一座都不能说是最美丽的,我们变得更加宽容了。音乐会教我们如何听音乐,而我们独处时做不好这一点。它使我们敏锐地觉察到各种优点和缺点,教我们怎样从整体上判断一部作品,怎样学习一部作品的联合与连续。
我们研究一件音乐作品时,它会出现在我们的头脑里,但轮廓比较模糊;如果艺术家完美地演奏了这件作品,它就会吸引我们,就像一幅完成了的图画,因此我们就能更好地研究它的总体效果。对作品全部细节的研究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使我们能更好地阐释作品的整体。所以说,阐释作品时必须忘掉技术。
像读书一样,听音乐会也能为我们带来快乐,或者带来益处,我们希望两者都有。你应当把你选择书籍的原则用于选择音乐会,只选最好的。你如果是真正的音乐家,就不会去听低等的音乐会。这有两个理由:第一,你有良好的趣味,这使你不去听那种音乐会;第二,听低等的音乐会,你不会有任何收获;也许只有一个收获:使你明白这样做是在浪费时间。你如果是真正的艺术家,就不会容忍败坏艺术,就像一个人不会为取乐而总是和流氓为伍一样。只要听几次音乐会,你就能懂得:读书的一切规则都适用于听音乐会。听音乐会要有目的。不要让它仅仅成为寻求满足的手段。你承担不起连续浪费机会的代价。
听音乐会应当能把你训练成为更有判断力的听者,更好的阐释者,眼界更开阔的音乐家,你的眼界会远远超出你的音乐专业范围。不过,要想有这样的收获,你必须认真地聆听,而不要做个被动的、仅仅寻求快乐的人。你听音乐会时必须带着思想,否则你就什么都听不到。有人说,在我们最好的交响音乐会的3000位听众里,认真的、有判断力的超不过30位,后者能领会他们听到的每一个小节的音乐。我想,这个估计并非不公平。99%的人年复一年地去听音乐会,却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收获,其原因是:他们从来都没想过从音乐会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任何学音乐的学生都绝不该这样想。最好的排练和交响音乐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果你不去听,就无法得到音乐学习能提供的其他一切益处。这会使你失去博大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反反复复地聆听大作曲家的出色作品,来自从细节或整体上思考那些作品的能力,来自你获得的音乐智能,而音乐智能会造就你的趣味,拓宽你的头脑,使你摆脱日常生活的常轨,达到更高的境界。如果你愿意,就用圆弧代表你的活跃人生,而这个圆圈就一定是你思想的边界。你若在自己必须居住的小天地里投入你的全部力量,你就会受损。连蜗牛都要爬出它的壳。你要学会走出你自己,哪怕你不得不再走回去。你要逐步看清一个事实:“日常生活里那些数不尽的、不可名状的环境,在头脑周围慢慢地筑起了围墙,使头脑永远都行走在一个小圆圈里。”你如果生活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就不妨经常跳出它来,你越经常如此,你那个小天地就越会扩大。你只要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就行,这样做大有好处。
因此,听音乐会要遵守两条规则:
1.只听最好的音乐会。
2.一定要从音乐会中有所收获。
一旦决定了去听排练、音乐会或者歌剧的演出,你先要浏览一下节目单,看看其中是否有你知道的作品。如果你对所有的节目都一无所知,那就必须尽量去找到关于它们的资料,这也是一种乐趣。如果你得到了演出作品说明书,这会对你很有益处,因为它为你提供了你需要的一切资料。你可以在有关作品和作曲家的内容上做出标记,听的时候也要如此(如果你愿意,可以只在心里这样做)。密切注意你听到、想到和看到的东西。阅读其作品要被演奏的音乐家的资料,了解他们的国籍、生卒年月和同代人。阅读关于作品的资料时,要了解作品的创作日期、地点和环境,还要了解它是否经常被演奏,音乐界对它的反应如何。不仅如此,你还应当研究作品本身,你如果能得到它的乐谱,那将对你有一定的帮助。你要用这样的认真态度去听音乐会,并从中获益。你会叫道:“这些准备工作不是太多了吗?”不错,正因为如此,这些准备工作才值得去做。同样,也正因为没有去做这些准备,在最好的排练和交响音乐会演出的听众中,真正有所收获者至多只有百分之一。
听过音乐会之后,你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写一篇评论,写出你的研究成果,写出你听音乐时产生的想法。设想一下:你聆听了一百场最好的音乐会,并且阅读了有关的资料,你每一场都听得很认真,还写出了评论。你会认为这么做不能使你有所收获吗?
要用全部注意力去聆听优秀交响乐队的演奏。那是个奇妙的音调世界,有它自己的对话,有它自己的强弱力度,有它自己的色彩和表情,有它自己的整体和局部,有它自己的混合与对比。要研究交响乐队的演奏,注意音乐的主题怎样从一组乐器转交给另一组乐器,这种转换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要仔细研究音色和音调。你可以在许多场音乐会上只研究一种乐器,直到你了解了它的音域和特点。要研究音色。只听器乐部分的演奏,去听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乐器的无数种组合产生的各种效果。你最初研究音色的时候,你的眼睛会帮你确定发出某种音色的乐器的位置。记住你听到的效果,要相信你的听觉能再次把它分辨出来。必须让听觉作为你的向导,因为音乐听觉是内在的。我们只能根据这种感觉去分析产生它的原因。记得舒曼在写给希勒[2]的信里说过:“对音乐家来说,最重要的是精进内心听觉。”先去了解单独乐器的音色和音质,再去了解各种乐器的组合。你最初也许会感到很难,耐心聆听会使你大有收获。
对你要去听的交响音乐会,你每场至少应当找到其中一个作品的乐谱。如果做不到,你就要随时注意搜集它。边听演奏,边看乐谱,这会帮你听出单独乐器的音色和多种乐器组合的音色,因为你的眼睛被乐谱上这些部分吸引时,你的耳朵自会觉察到最突出的音色。所以,一边听音乐一边读管弦乐总谱,这是读谱的有益练习,能训练你迅速、认真地关注正在演奏的音乐。有了正在演奏的音乐的乐谱,你就得到了获得宝贵教益的有利条件。每次听音乐会时,你可以分别研究一组乐器的音响效果,例如弦乐组,然后再随着演出的进行去研究另外的乐器组。先浏览你的乐谱,在音效特别引起你注意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在演出过程中核对一下这些地方在你心中造成的画面是否符合你的预期。
一位作者提出过一个计划,很有创见:听一部作品的演奏之前,先读一读它的乐谱,不要依靠钢琴,在头脑中对该作品的总体效果形成一幅心像。听演奏时,把心中对作品的阐释与听到的声音做个比较。最后,在听过作品演奏以后的一两天,再去阅读乐谱,这样就能知道该作品的实际效果还有多少保留在自己心中。
听音乐会时,你的另一位重要老师是乐队的指挥。你能从有才能的指挥那里学到无比宝贵的知识。研究他的每一个动作,研究他驾驭演奏者的方法,注意他不时对这个和那个演奏者的提示。研究他对整个作品的阐释,也要注意他对作品各个细节的阐释。注意他怎样指挥乐队接近和离开作品的高潮。研究他的指挥法,看他怎样使乐队奏出所要达到的效果。别忘了在心里和他一起指挥。通过这个方法,你就能深入你听到的音乐。
我们来总结一下前面说过的内容:
我们假定你在演出季的每个星期都要去听一场交响音乐会。你会听到非常丰富的作品,你会听到作曲家们最伟大的作品,只要你愿意,你将有机会比较不同的流派、个性、风格和形式。
把音乐会的节目单拿到你的书房或者公共图书馆里,查找其中每部作品以及有关作曲家的一切信息。一开始不要目标太高,不要指望在每星期听一场音乐会以前,读完有关作曲家的全部传记,并且仔细阅览每一部作品的乐谱;你做不了这么多。哪怕你放下其他一切事情,你也做不到在一连几个月的时间里,每个星期都这样彻底研究音乐会节目单上的作品。要学会充分利用你的日常阅读。你应当仔细地做出笔记,使自己再次听到一部作品时,马上就能找到以前得到的有关信息。
给音乐会节目单上的作品分类编号,这个办法能使你有机会学到你想在音乐会上学习的知识。你可以根据其中一部作品去研究器乐的音色。换句话说,你要研究作曲家怎样利用各种乐器去达到某种效果,或者依靠单一的乐器,或者依靠多种乐器的组合。要特别注意是什么造成了乐曲最精彩的音效,即最突出的色彩。你将逐步认识到:管弦乐作品中也有前景、中景和背景。等你能轻松地分辨出它们,就要去研究作曲家是如何用各自的手法取得这种效果的。
用你的一部分精力去浏览节目单上另一些作品的乐谱,它们是你以前学过并做了标记的,那些记号标出了你注意到的特别效果。聆听这些作品时,别忘了在心中想到乐谱,也别忘了乐谱的实际演奏效果。你想到前者时,要立即想到后者。这样,乐谱就能唤起你心中的画面;要时常回想它,不要以为这比回想一页书的文字和插图更不可思议。你很快就能学会读懂乐谱。不要因为你不写作管弦乐或者从没学过配器法而惧怕这样的尝试。
聆听音乐会上演奏的另一些作品时,你可以用它们去研究指挥。要在心中模仿指挥的每一个动作。忘掉你是听者,用全部精力去完成一个任务:引导你的管弦乐队穿过错综复杂的总谱迷宫。要认识这么做的价值,你只要尝试一两次就行了。
最后,你还应当敏锐地注意音乐会上的听众。注意他们在听演出时的表现,注意他们在乐曲的什么地方鼓掌和怎样鼓掌。你会发现:音乐会的听众里有很多都值得你注意。不过,你研究管弦乐队时,却应当忘记听众的存在。在音乐会上,你深入地领会正在演奏的音乐,从中学习,把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变成你学习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世界里应当暂时只存在两种东西:一是你自己;二是你听到的音乐。
[1]乔治·亚历山大·麦克法伦(George Alexander Macfarren,1813-1887):英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指挥家,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长。作品有歌剧18部,宗教清唱剧13部,交响曲9部,歌曲162首。1860年失明,1883年受封为骑士。——译注
[2]希勒(Ferdinand Hiller,1811-1885):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门德尔松的朋友,作品有大约两百部,包括歌剧、宗教剧、清唱剧、室内乐和钢琴协奏曲。——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