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音调
科学教育应当既教会我们看到自然里有形的东西,也教会我们看到自然里无形的东西。
——约翰·廷德尔《论声音》

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名叫廷德尔[1]。他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其中之一就是研究声音。他研究了各种声音,用它们做了很多试验,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写出了《论声音》这本书,它对一切渴望了解声音及其性质的人都很有用。
有一天,廷德尔和一位朋友在阿而卑斯山登山。他们攀登的时候,廷德尔听到了一种尖厉的声音,它好像来自脚下的地面。善于思考的廷德尔立即想弄清那个声音是什么造成的。他细心查看,发现它来自聚集在路边的一团小昆虫。他弄清了那声音的来源,便对朋友说起了那个尖厉的声音,但让他意外的是:那位朋友竟然听不见那个声音。廷德尔的朋友完全能听见一切普通的声音,但这种声音却似乎不在他的听觉范围之内。廷德尔那种惯于仔细谛听各种声音的人,很快就能发现一切不同寻常的东西。这件小事告诉我们:我们周围很可能存在着声音,但我们却对它们一无所知。它还告诉我们:要学会思考声音,寻找声音,从第一天起就要一步步地了解声音,熟悉声音。
研究大脑各种工作方式的科学家告诉我们:由于习惯,由于我们的大脑很忙,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的时候,尽管我们一直在屋子里,却听不见座钟的声音;有的时候,我们听不见别人对我们说话,因为我们在想别的事情,所以不知道别人对我们说了什么。很多很多人都听不见自己周围一半的声音,这千真万确,而人们若能听见那些声音,就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在一切人当中,学音乐的人应当特别注意到各种音调。其实,开始音乐教育的唯一方法就是从听入手。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2]曾为年轻的音乐家们写过一套守则。舒曼有个习惯,那就是只写绝对必要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他一定认为那些守则非常重要。它们共有68条,其中第一条就谈到了要特别注意我们周围的音调。如果我们能记住音调,就能更好地理解它,更经常地想到它。此外,我们还应当记住这位真正的伟人的严肃思想。他说:
“最重要的是培养听觉,尽早学会分辨每一种声音和曲调,听出大钟、玻璃杯和布谷鸟发出的准确音调。”
这句话当然能给我们启发。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去做,就会发现我们周围有那么多的音调,而我们以前几乎没有注意到它们。我们应当反复地去听,看我们当中谁分辨出的不同音调最多。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学会仔细聆听声音和声响。所有的声音(尤其是优美的声音)就会一点一点地显示出新的、更深刻的意义;它们将会充满以前我们没有认识到的美,而那种美将教会我们越来越真诚地热爱音乐。
要更好地理解声音如何互相联系,我们就应当早早学会唱出大音阶[3],它能很容易地表现旋律。我们日益熟悉了大音阶以后,就一定会常常想到其中每个音的音高,感觉到其中每个音的音调,感觉到每个音在音阶里的位置,感觉到每个音表达的意义。事实上,这样一来,我们很快就会注意到:我们能在自己心里听见这个音阶,它更细腻,更精致[4]。
我们应当知道这些调式音阶的名称,它们用优美的意大利音节命名,或者使用我们的老师教给我们的那些名称。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这些曲调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知道:音阶的每一个音都染上了调式的色彩。每个音都因为调式主音而具备了自己的特性,因为我们已经学会了听出每个音与主音之间的关系。不用多久,依靠一点点耐心,我们就能随心所欲地听出以任何顺序出现的调式音阶了。这种能力永远都是我们以后学习音乐的好帮手——我们必须保证从第一天起就开始培养这种能力。
每当我们听见两个音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在钢琴上找出它们。这会使我们更仔细地去听座钟、教堂大钟、小鸟和水杯发出的音调。此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声音,像门的吱嘎声、蟋蟀声、风雨声、火车头的喷汽声,以及我们一天当中听见的其他一切声音。依靠这个办法,我们会逐渐地熟悉音调,我们遇到的所有麻烦也会得到大大的补偿。我们会渐渐地培养出良好的音乐听觉——不过,我将在下一讲里说到听的问题。我现在要说的是:我们应当时刻保证自己特别能分辨两个音,首先是调式音阶的主音(或者叫第一音),再找出另一个音在音阶中的位置(或者说,判断出它是音阶的几度音)。这会使我们更熟悉音阶,而我们将会知道:我们听到的一切音乐都来自音阶。
我们还必须去听各种音调,才能发现它们音阶名称之外的某种意义。我们必须学会描述音调,分辨出它们是高是低,是甜美还是刺耳,是强是弱,是长是短。例如,我们听见窗外传来了教堂的钟声,有个人正在慢慢地敲钟,因此钟声徐缓。那钟声不太高(它是中央C上方的G音),音色浑厚圆润。对教堂钟声的这番描述很准确,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描述自己听见的一切声音。我们应当养成一个习惯:常常安安静静地站着或坐着,聆听我们周围的一切。即使是在乡村(那里的一切都似乎十分安静),我们也能意外地听到许许多多的声音。
我担心的是,我们往往听不见另一些声音。这里指的是我们在钢琴上做手指练习时钢琴发出的声音。我们想到的也许只是手指的动作,但手指动作并不是一切;我们也许什么都没想,这就非常不好;或者我们演奏时甚至会想象出其他的情景,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因为这会使我们一点一点地忘掉我们正在做什么。有一种最快的办法,能使我们不能正确地听到声音,那就是演奏钢琴时根本不去想自己在做什么。所以有一条规则:演奏一个曲调时,绝不可只是演奏而不真心地去听。我们如果从学音乐的第一天就下决心遵守这条规则,并且坚持下去,我们就会始终小心地、思考地、虔诚地去触动钢琴的琴键了。
为了熟悉我们周围的音调,我们将在另外几讲里说明关于音调的课程。但是,没有任何一条规则比这一条更重要,那就是:演奏音乐时绝不可不用心去想。
依靠仔细和耐心,我们很快就能熟练地分辨出音调,就像我们分辨花园里的颜色那么迅速。我们对音调的感觉也必定会像对颜色的感觉一样强烈。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分辨出几乎相同的音调的不同,就像我们能迅速地分辨出不同的黄颜色那样。只要坚持这样做下去,那么,连最普通的声音中的美也会被我们发现。
[1]廷德尔(John Tyndall,1820-1893):英国物理学家。——译注
[2]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国作曲家,以声乐套曲、钢琴曲和交响乐著名,是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曾鼓励及影响过肖邦和勃拉姆斯。——译注
[3]大音阶(major scale):在第三和第四音之间、第七和第八音之间有半音,其他相邻音之间有一全音的自然音阶。——译注
[4]舒曼在写给费迪南·希勒(Ferdinand Hiller)的一封信里说:“我们应当学会提高内心听觉。”(作者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