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才能

第二十章 我们的才能

那领一千的也来。

——《新约·马太福音》第25章第24节[1]

img

将来有一天,你阅读大作曲家的传记时,会对书中描绘的大作曲家的家庭生活场景很感兴趣。你会看到他们怎样每天从事音乐。研究他们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大作曲家们为了自己热爱的音乐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为了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他们每天都研究音乐。我们看到:他们小时候都渴望学习,渴望聆听音乐,渴望听到别人谈论音乐。很多作曲家的童年生活虽说很有趣,但他们却出身贫寒,家里的东西既不优良也不精美,生活必需品很少,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不得不非常节俭地生活,尽量地延长每一点东西的使用寿命。音乐史上一些孩子的热情和决心实在是惊人。那是真正的决心。你接着会毫不奇怪地注意到:那些孩子的决心把他们引向了对他人大有益处的人生。

我们发现,亨德尔[2]的一生都贯穿着决心,如同一条金线。亨德尔当音乐家的决心像林肯[3]的决心一样坚定,林肯当年下决心学习,曾借着炉火的光读书。亨德尔的父亲是外科医生,对音乐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根本不理解这个孩子。他不但禁止小亨德尔学习音乐,甚至不让他上学,以防止他有机会在学校里学会识谱。但是,亨德尔却下决心日后去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们,为全世界的人写出美妙的音乐,因此,他父亲的这些办法阻止不了他学习音乐。依靠一些办法,并且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也许是他母亲的帮助),亨德尔把一架小型拨弦古钢琴(钢琴的一种)偷偷地搬进了顶楼。他把布蒙在钢琴弦上,大大减弱了琴弦的振动,因此楼下的任何人都不会听见小钢琴发出的声音。一天又一天,这个少年独坐在自己的钢琴旁,学会了越来越多的奇妙知识,那是他的心灵和头脑通过他面前的小钢琴讲述给他的,那小钢琴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

这样的决心自然会通过很多方式表现出来。它的确如此。在这方面,亨德尔没有让我们失望。他一生都怀着强烈的目标和坚强的意志(专心),在它的引导下前进。你知道他有一次是怎么服从父亲的指导的。那也许是违抗了父亲的意愿,可是,他到公爵的王宫演奏管风琴,这却是件天大的好事。从那天起,人人都知道他将把一生献给音乐了。他总是在工作,在思考,在学习,有时在本国,有时在外国。据说,他小时候抄写过大量的乐谱,并且每个星期都写一点儿音乐。抄写乐谱使他了解了其他的音乐,而早年养成的作曲习惯,则使他在日后能很容易地写出自己的思想。他的音乐技巧的确越来越高了——他只用14天就写出了歌剧《里纳尔多》[4],只用了24天就写出了清唱剧《弥赛亚》(Messiah)。[1778年6月26日到8月10日,莫扎特写出了三部交响曲。据说,意大利人乔万尼·阿尼穆吉亚[5]用了不到五个月时间就写出了三首弥撒曲、四首经文歌和14首赞美歌。还有一个早年作曲的例子:伯诺德(Johann Friedrich Bernold)不到10岁就写出了一部交响曲,因此闻名全欧。——作者原注]

尽管如此,亨德尔对自己的一部分伟大作品还是一改再改,直到它们达到完美。“它还算过得去”,伟大的艺术家从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你能想象自己和亨德尔这样的人交朋友吗?据说,“他的性格既伟大又醇朴”;还有人说:“他笑起来开心极了。”

我们已经知道亨德尔是大作曲家,可他并不是总是忙于作曲,根本不想别的事情。你如果去伦敦,应当在星期天早晨到育婴堂(Foundling Hospital)去参加早礼拜。在那里,你会看到几百个男孩女孩围在管风琴旁边。你会觉得他们唱得很好,因为他们的歌声十分甜美,来自单纯的心灵。礼拜完毕以后,你可以参观一下这个家里那么多孩子的众多房间,那些孩子原本无家可归。

你可以去看看他们的游戏室和教室,看看长方形的大宿舍,里面摆着白色的小床,再看看舒适的饭厅。看到那些孩子排队走进饭厅,穿着一样的衣服,个个都很开心,你会心情愉快。不过,最使你难忘的场景,却无疑是孩子们围在管风琴旁。

他们会告诉你,那架管风琴是亨德尔捐赠给这个小教堂的;当年,为了育婴堂的孩子们,亨德尔常到这里来开音乐会,演奏管风琴,指挥演出;演出非常成功,不得不返场。在小教堂里,你还能见到清唱剧《弥赛亚》的一份乐谱清稿,它是小教堂的珍贵财富。

你的脑海里会清晰地呈现出一幅图景:少年时代的亨德尔独坐在顶楼上,日复一日地弹奏着那架小钢琴,用曲调来表达自己心灵的感受,这是他最好的消遣。你也许还会想起亨德尔的话:“先学习一切该学的东西,再选择你自己的路。”亨德尔的性格“很早就成型了”,并且终生不变,这也会引起你的兴趣。看看亨德尔的一生,你会懂得一个非常明显的道理:大才大能起步于小才小能,尽管才能一开始时也许并不起眼,但你还是要满怀热情和决心,去发展它。其他一切作曲家的人生,也都同样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我们发现:从童年到晚年,伟大人物一生都在不断地努力。“在我看,最努力地学习做得最好的人,其人生最完满。”[6]音乐能激发我们的心志,因此,哪怕我们只有一种才能,音乐也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益处。

发展我们的一种才能,这是我们的责任;发展两种或者五种才能,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被赋予了才能,就是让我们去发展它。谁都不知道:才能的发展将给我们和别人带来多么巨大的快乐。如果我们依靠真诚的努力,增强了自己的才能,我们给予别人快乐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已经知道,具备多种才能的人能够造福他人;我们也会懂得:只具备一种才能的人也能具备强大的能力,将这种能力用于自己和他人。

我的这些讲话全都表明了一点:对我们来说,音乐是一门美好的艺术,哪怕我们只会一点点音乐,它也是美好的。但我们也同样懂得:哪怕我们知道的音乐不多,我们也应当证明自己配得上它。我们必须真诚地付出,才能有所收获。这是规律,我这些讲话的目的,就是让你理解这个规律。

我们还明白了另一个道理:真正的音乐——来自心灵的音乐——最初可能不会让我们愉快,却包含着极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必须去寻求。真诚地研究伟大音乐家作品的人,其全部经历都表明了一点:用全部心思和时间去研究音乐杰作,就一定会大有收获。相反,每个人对平庸作品的体会却是:平庸的作品最初会使人很开心,甚至会迷住我们,但很快就会让我们厌烦,使我们以后几乎没有耐心再去听它。

你还应当懂得一个道理:你在工作中运用多种才能还是一种才能,这没有什么区别。无论你具备多种才能还是一种才能,你都必须真诚地发展它,增进它。亨德尔一生都为了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坚持奋斗。我们也该这么做。

[1]对这条引言需要作些说明。它在《英王詹姆斯钦定圣经》里的原文是“Then he which had received the one talent came”,中文《圣经》译为“那领一千的也来”,其中的talent(塔兰特)指的是古代希腊、罗马和中东的一套重量和货币单位。但这个字又有“才能”的意思,本章的标题是“The one talent”,它虽然出自《新约》,但用talent表示“才能”,而不表示重量和货币单位“塔兰特”,可以理解为“那有才能的也来”,所以其内容和《圣经》没有关系,只借用了其中的用词。——译注

[2]亨德尔(George Frederick Handel,1685-1759):德国作曲家,1727年加入英国国籍,写有大量的歌剧(46部)和清唱剧(32部),终生未婚,晚年失明,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清唱剧《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合唱》。——译注

[3]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美国第16任总统,以解放黑奴著称。——译注

[4]《里纳尔多》(Rinaldo):亨德尔到英国后写的第一部歌剧,于1711年2月24日在伦敦首演。——译注

[5]乔万尼·阿尼穆吉亚(Giovanni Animuccia,1520?-157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对宗教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译注

[6]见色诺芬《大事记》第四卷,第八章。(作者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