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曲调思考
掌管劳作的众神使我们认识了一切美好的事物。
——埃庇卡摩斯[1](引自色诺芬[2]《大事记》第二卷第一章)

对“用音乐思考”的确切意思,你大概还不清楚。等你对作曲家和音乐有了起码的了解,你就会懂得: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听到的音乐都是由个人写出来的——其实,是由很多很多的个人写出来的。那些人必须坐下来,忘掉其他一切事情,仔细聆听他们心中的乐思(musicthought)。如果你独坐下来,就会发现自己很容易想到一些单词和句子,而你其实不必发出任何声音,就能在心里听到它们。作曲家的做法也完全一样,他们坐下来聆听音调,一个一个地听,仿佛它们是钢琴或者管弦乐队演奏出来的。对作曲家来说,音调都具有清晰的意义,正像单词都有清晰意义一样。很自然,你知道作曲家只有这一种办法。作曲家如果不能确切地想到一切事物,世界上就不会有音乐,因为音乐必须写出来,而人们只能写出自己所想的东西。因此,我们应当记住一个道理:音乐必须首先出现在某个人的心里,其他的人才能听到它,欣赏它。
同样(其实是完全一样),画家用图画思考,雕刻家用雕像思考,建筑家用大楼思考。他们思考这些事物,正像你用词句思考一样,也像你用口语的词句表达你的思想,他们用印成乐谱的音乐,用画出来的绘画,用凿出来的雕像,用建造起来的大楼表达自己的思想。现在,你可以从所有这些事实弄清一个道理:没有某个人的思想,就什么都不会有。你先要想到必须关门,然后才会去关门;你先要想到必须知道几点了,然后才会去看表;演奏钢琴的时候,你先要想到一只手必须比另一只手更用力些,才能使声音大一点儿,然后你才会这样去做。
毫不费力地得到东西,毫不费力地做成事情,这种情况只有在童话故事里才会出现。在现实里,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健全的世界里,我们必须诚心诚意地努力工作,才能具备得到东西、做成事情的能力。依靠诚心诚意的劳动,我们赢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劳动,我们就一无所获。这是世间的常理,非常简单,连儿童都能很快懂得它。可是,所有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却往往会忘记这个道理。每一位伟大人物的一生都有与其他伟人不同的故事,但每一个故事都能证明“能力来自劳动”这个道理。
在关于“听”的那一讲里,我们说过:如果熟悉了被叫做“大音阶”的旋律,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在我们周围听到的声音。不过,为了能思考音乐,我们也必须了解“大音阶”——事实上,没有“大音阶”就不可能有音乐思维。学习音阶并不难,所以你们大家都应当尽快把音阶牢牢地记在心里。
现在,你已经能听见音阶而不必大声地唱出其中的音了。你可以去聆听,看看是不是这样!然后,你可以想想你知道的曲调,例如你唱的歌或者你演奏的曲子。你能用很大的声音把它们唱出来(你能唱出它们吗?),或者用中度强弱的声音把它们唱出来,或者轻轻地把它们哼出来,就像你只唱给自己听那样;或者更进一步,你可以只想那些曲调却不发出任何声音,而每个曲调都会很清晰,就像你用最大的声音把它唱出来一样。我给你讲讲贝多芬:他的很多最伟大的作品都是在他耳聋以后写出来的,他听不到自己写出来的音乐。所以,他一定具备用声音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也一定具备写出自己思想的能力。掌握了这些步骤和方法以后,你就会初步地懂得怎样用音乐去思考。
在这一讲里,我们要谈谈钢琴在培养我们音乐思维方面的作用。心里的音乐和钢琴奏出的曲调,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钢琴其实就像一台照相机,能为我们拍摄出我们所写的东西——这台照相机确实很微妙,它拍摄出来的不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是无形的东西,它们只存在于我们内心。不过,钢琴虽然能忠实地完成这个任务,但也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我们会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依赖钢琴去思考,其实是让钢琴替我们思考。我们不是仔细地研究新乐谱,在心中领会它的意义,而是跑到钢琴前,坐下来施展我们的演奏技巧,使用双手,而不使用头脑。现在很多人都在这么做,有年轻的,有年老的。但是,只有年轻人才有机会正确理解自己演奏的音乐;而如果老年人还没有学会这么做,那就永远不会这么去做了。这是一条不可改变的规律。
关于聆听,我们已经说过很多了,所以,聆听应当是我们的一种固定的习惯。养成了聆听的习惯,我们每天都可以学习一点曲调,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仅要聆听曲调,还要非常留心它们。我们现在要记住一点:聆听不只要用耳朵,而且要用思想。集中在聆听上的,正是思想。我们越是习惯了聆听曲调,我们的音乐理解力就越强。这些事情相辅相成。我们将很快发现,我们不仅能思考发出声音的曲调,而且能思考印成乐谱的曲调。随着我们对音阶的知识的增加,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地出现。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一条最伟大、最奇妙的科学真理了:对任何事物的深厚知识,都来自对初步知识的不断研究。
我们最初学习的大音阶看上去好像十分简单。可是,我们如果这样认为,我们就一生都不会发现其中的奇迹。因此,要学会用音乐去思考,就要遵守以下三条规则:
1.聆听一切曲调。
2.永远不要停止学习大音阶。
3.养成聆听内心曲调的习惯。
如果我们忠实地遵守这些要求,那么,随着学习和勤奋的日益增加,我们会越来越不依赖钢琴。我们永远不该用双手去思考,也不该依赖身外的任何东西去理解印成乐谱的乐思。
把两个东西结合起来,就能获得两者的合力,它比单独一个的力量强大。
如果在演奏课上只弹奏最完美的音乐(记住,那是心灵的音乐),如果切实地上好了更简单的思维训练课,我们就不但能获得完美思想的力量,而且能使思想越来越有力量。这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面对伟大的思想——我们研究伟大的音乐时,阅读伟大的诗歌时,欣赏伟大的绘画时,或者观看伟大的建筑时,其实都是在面对伟大的思想。音乐、诗歌、绘画和建筑,这一切都只是表现(换句话说,就是使我们了解)其创造者的完美思想的符号。
19世纪的苏格兰作家托玛斯·卡莱尔[3]的一句话千真万确:
“伟人是有益的伙伴,只要我们尊敬伟人,就一定会从他那里有所收获。”(《英雄和英雄崇拜》第一讲)
[1]埃庇卡摩斯(Epicharmus,约公元前540-公元前450):古希腊喜剧诗人。——译注
[2]色诺芬(Xenophon,约公元前430-约公元前355):希腊将军、历史学家,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的弟子,著有《远征记》(Anabasis)。——译注
[3]托玛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1795-1881):英国历史学家、散文作家,生于苏格兰,其著作有《法国革命史》(The French Revolution)、《英雄和英雄崇拜》(Heroes and Hero Worship)等。——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