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

第十九章 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

西蒙尼得斯[1],你如果写出虚伪的诗行,你就根本不是诗人;我如果制定虚伪的法律,就根本不是好官。

——普鲁塔克[2]《西米斯托克勒斯[3]传》

格兰特·艾伦[4]写了一篇令人愉快的文章“生的欢乐”,描述了一个钟爱大自然、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人,把他称为乐观主义者。正是这个人,“整个秋天都在观察灌木,看到了猪殃殃草(cleavers)和野天竺葵的根苗勇敢地向上生长,与晚上的寒霜抗争。雪花落在了它们身上,把它们紧紧盖住;严寒冻透了它们,使它们倒在了地上;雨水袭击它们,使它们紧贴土壤。但是,它们却大都奋力度过了这些艰难时刻,重新出现在春天,像以前一样新鲜、碧绿、茁壮。除了他自己,谁都不曾屈尊去注意我们这些可怜的植物朋友争取生存的搏斗;但我们这位乐观主义者却看到了它们,怀着最强烈的同情心关注着它们。他这些无言的同胞最终获胜、战胜了那些冷漠无情的敌人时,他与它们一起欢乐。”

img

“乐观主义者”值得我们去结识。在别人看不到善和美的地方,乐观主义者能发现它们。在他周围的人发现不了快乐的地方,他能心情愉快。他能走进一些密室,而对那些不具备他的技能和敏锐知觉的人,那些密室永远都是关闭的。他能迅速地发现美,因为他心中总是有美,而对心中无美者,美却总是不予响应。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方式各不相同,因为我们本身各不相同。艺术中也是如此。只有懂得怎样发现美,我们才能找到美;否则即使存在美,我们也发现不了。

你可曾把一首通俗歌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里的一首赋格曲放在一起比较?如果还没有,那你一定要马上这样去做,然后最准确细致地描述一下你的感受。歌曲的歌词和标题使你想到了什么?其词曲的结合引起了你哪些想法?它们使你振奋吗?或者,你是否看到一些画面,它们不但毫无价值,而且根本不适合用诗和音乐去描绘?但是,为没有思想的人写出来的通俗歌曲,却往往不能激发出思想。这是怎么回事?因为这种通俗歌曲把思想引向了别处。它就像不健康的文学作品,描述不自然的情景,使人产生虚假的印象,在不真实、不可能的基础上筑起一个世界,完全是可耻的编造。这种歌曲毫无益处,因为其中不包含任何有益的东西。它不能给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写作它的人本身毫无价值。它不能给听众任何满足,因为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煽动起某种强烈的欲望,再许愿扑灭它。

经典作品就截然不同了。有些经典作品堪称不朽,有些不能。它可能具备艺术的全部完美,但依然十分简单质朴,其意义甚至能打动儿童。那么,是什么造就了经典作品呢?是艺术地表现出来的纯洁思想。是什么辱没了艺术呢?是来自卑劣思想的成分,并且往往是粗俗地表现出来的,其表现方式永远都不会给人留下美好印象。

我方才提到了巴赫的赋格曲。我们不妨来看看它。它一开始就陈述了一个明确的主题,它很简短,表达得很清晰,丝毫不想给人任何伤害。这个主题可能不会超过两小节,或许还不到两小节,但它非常鲜明,而作曲家要阐述它。他还没说几句,我们就领悟了一点:这个主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包含了大量暗示性的材料,而整个作品都来自它们。我们聆听它的时候,就在心中建起了一座美的大厦,既坚实又完整。乐曲的各个部分各得其所,美丽的表层后面有个总体计划,显示了这座建筑的形式,显示了作曲家对乐曲构造的预先考虑,那就是尽量使乐曲各部分的结合和发展既有艺术性,又符合逻辑。不过,乐曲开始时的主题却远远高于其思想价值、结构和对比。这个主题贯穿始终,一直都在有力地支配着思想,都在牢牢地抓住注意力。这样的陈述绝不会不连贯,整个作品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这乐曲也许会使我们像在一条长路上漫游,那条路曲折蜿蜒,穿过众多迷人的风景。我们时常暂时迷路,走到路旁,去领略片刻我们在隐蔽处和小道上发现的美。但我们始终都能看见那条主路。我们能回到主路上,不断地前行,又不断地离开主路。用不了多久,不等我们感到疲倦,我们就走到了路的尽头,而我们从远处出发时,路的尽头已经预示给我们了。这是什么样的旅行?美好的思想一路上都伴随着我们;一路上风景众多,全都属于纯洁的艺术,头脑从不会被弄乱,而一直在为各种新的发现而欣然。

现在我们把另一个人带到我们方才走过的那条路上,他只满足于鄙俗的艺术。他一开始就找不到任何美,由于某些原因,他心中没有美,也不具备能发展成真正的艺术欣赏力的素质,因此他大大浪费或误用了自己的才能,使它消失殆尽。他和我们一起默默地旅行了一小段时间,然后怀着积聚起来的苦恼,痛苦地叫道:“古典音乐不是别的,而只不过是从头至尾地重复一个思想罢了!”我们若问他是想要一种思想、还是根本不要思想?他会感到惊诧。

还有什么比布满美国蔓藤(Ampelopsis)的墙壁更美?那蔓藤的碧叶在阳光中闪耀,高挂在大自然赋予的柔软藤蔓上,藤蔓攀附着它能够到的一切,向上伸展,一直向上。常春藤也是如此。它从大地母亲的土壤里孤独地生长出来,装饰了它能接触到的一切。我们满怀敬意地望着它。它的藤蔓多么美丽,多么丰富!它的美多么精致!它的简单多么富于魅力!

常春藤用什么来装饰它周围的一切?用重复了千百次的简单叶片。仅此而已。来自大自然的简单叶片汇聚在一起,形成了美丽的装饰,在这里纷纷下垂,来回摇曳,在那里用卷曲的藤蔓沿着它能抓住的一切向上攀爬,永不停止。一片简单的叶子,展示出了无尽的姿态、联合、形式和表现,这就是常春藤。没有比它更简单的了,但它是那么美!它告诉我们:大自然的一条规律就是简约,就是以少胜多;同样,这也是艺术的一条规律。它告诉我们:伟大的美寓于简单的手段中;这是艺术的另一条规律。

通过认真地观察大自然,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美具有简单的形式,美也可以是许多简单形式的综合体,那些简单形式完美地组合了起来,融为一体。艺术里也是如此。可见,力求用简单的手法表达美,这样的作曲家才是高超的艺术家。你应当研究他的做法。他会教你怎样去做。

两百年前写出来的音乐至今魅力犹存,这是为什么?在欧洲,在东方,我们都能见到哥特式、罗马式和拜占廷式的典型建筑,它们虽然是几百年前建造的,却依然具备工艺、构思和结构上的美。这是因为它们包含了思想。那些思想激发了我们心中的思想,也激发了我们的惊异和赞美。你愿意学习古典作品吗?古典作品的作者们把伟大的思想放进了他们的作品,因此,你也应当把伟大的思想放进他们的杰作,你正在努力领悟它们。如果你不如此,你对真正艺术的轻蔑就会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这实在令人痛苦。你会很快表明自己根本看不到艺术所表达的思想,也许更令人惋惜的是:你根本看不到这个事实。你应当记住波斯人的一句话:“聪明人懂得无知者,因为聪明人自己也无知过;无知者却不能懂得聪明人,因为无知者从没聪明过。”

在古典音乐里,你一定会发现很多东西,因为其中的确包含着许多东西。随着认真的研究,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细节发展;深入地钻研这些发展,你每次都会有所收获。你学会了很多东西,它们都是鄙俗的艺术所缺少的东西,鄙俗艺术的性质本身决定了它的堕落。这类通俗音乐必须去媚俗,必须很快地取悦大众,因为在匆忙的生活里,人们不愿停下片刻,去领略简单的艺术作品真正的美。通俗歌曲只要曲调讨人喜欢就足够了。人们可以用随便什么音高、速度、时值和力度去唱它、哼它,然后又会出现对另一首通俗歌曲的狂热,它像时疫一样,来势汹汹,使众多的人成为它的牺牲品。到音乐商店去,向店员要些五十年前通俗歌曲的乐谱,他一定会说他“无法满足您的要求”。相反,你如果向店员要两百年前一位作曲家的《弥赛亚》[5],你马上就能得到它各种形式的乐谱:声乐谱、管弦乐谱、钢琴谱、小提琴谱,总之是有理由存在的几乎任何一种乐器的乐谱。作为学音乐的学生,你十分熟悉最好的音乐,因此我完全相信你能由此得出自己的结论。

我不知道有哪个音乐学子不喜欢古典音乐;但也的确有些音乐爱好者,他们无疑具备天生的音乐才能,却由于不知道该怎么做而误用了他们的才能。在你的音乐生活里,你一定要承担起一个责任:让所有这样的人都逐渐能欣赏具有古典形式的简单作品,也许是伟大的作品,而他们只要尝试一下就能做到。你要指导他们怎样去尝试。“头脑一旦能够进入范围更广的思想领域,其他条件自会显得足够充分。”只要稍做一点努力,一个人就能拓宽自己的思想领域。有些人并没有受过音乐教育,却依然热爱最好的音乐艺术,我们必须尊重他们。这样的人心中存在着一种良好的要素,具备一种美好的天性,它只是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没有突出到足以引人关注。不要忘了:一个人喜欢艺术中的这种或那种作品,这也许并不一定表明他具备了精通那种艺术的才能或能力。尽管如此,有一点却是正确的:对能自发地热爱美好的事物(而不喜欢相反的东西)的思想,还是应当予以尊重,这样的思想一定会对他人产生有益的影响。“任何尊重艺术的人,也都尊重一切真正的艺术家;任何鄙视真正的艺术家的人,一定对艺术一无所知。”我们一旦能领会古典音乐,它就应当影响我们,使我们更好、更高尚;否则它就毫无力量。所以,你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精神,才能获得古典音乐提供的一切。

古典音乐是杰出者们的心灵表达,他们从事音乐艺术,决心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自己最高尚的思想。以这种精神写出的每一个音符都能打动人心。要学会发现这种精神的价值。要研究著名作曲家的音乐反映出来的精神。这会使你成为善于思考的人。

要在你心中为民歌保留一个温馨的位置。民歌虽然是大众的旋律,却各有自己的意义。这些旋律从未失去其荣耀,从未失去当初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民间曲调虽然简单,但简单中却包含着美。它们并不涉及幻想,而是涉及心灵。它们不仅使我们愉快,而且给我们满足、同情、温暖,给我们希望和勇气,使我们忠诚和果断。研究民歌的历史,你就会认识到它们的意义。民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能唤起某些情感,整个文明人类都具有那些情感。民歌是一种精神遗产。能如此存在的旋律都值得我们重视。相形之下,一些通俗歌曲是那么浅薄、那么空洞!它们来自粗俗,取悦粗俗,却每天都在提供给大众。

优秀的文学包括许多种类,从彭斯简单质朴的诗,到《奥德塞》、《卡列瓦拉》[6]和冰岛萨迦[7]那样的史诗。同样,古典音乐也包括各种样式,从舒伯特最简单的艺术歌曲,到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谁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种。作为未来的音乐家,我们难道不该在纯洁艺术这个无比广阔的世界里发现优秀之作,把它看作神圣的财富,热爱它、研究它、保护它、传播它吗?

[1]西蒙尼得斯(Simonides):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抒情诗人。——译注

[2]普鲁塔克(Plutarch,46?-120?):古希腊传记作家和哲学家,著有《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译注

[3]西米斯托克勒斯(Themistocles,公元前527?-前460?):古雅典军人、政治家,说服雅典人建立了海军,并率领新舰队在塞拉米斯战役中(公元前480年)战胜了波斯人。——译注

[4]格兰特·艾伦(Charles Grant Blairfindie Allen,1848-1899):出生于加拿大的英国作家、小说家,达尔文进化论的拥护者,著有《达尔文传》(1885年)和《色彩的起源和发展》(1879年)等多种科学著作。——译注

[5]《弥赛亚》(Messiah):此指亨德尔以《圣经》为题材的著名清唱剧《弥赛亚》,1742年首演于柏林,分为三部分,表现了耶稣诞生、受难和复活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二部分《哈利路亚合唱》。——译注

[6]《卡列瓦拉》(Kalevala):芬兰民族史诗。

[7]萨迦(Saga):冰岛的一种叙事散文,写于1120年和1400年之间,主要描述最初在冰岛定居的家族及其后代的故事、挪威国王的历史、早期的日耳曼神和英雄的神话传说。——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