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作曲家
尽管有这一切苦难,我还是从不中断音乐学习。
——帕莱斯特里纳[1]

有一位意大利歌剧作家,名叫乔万尼·帕奇尼[2]。他说过:研究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的作品“能启迪学生的头脑,因为古典作品是最美丽、最简单旋律的持续发展”。我们有时候也听说:伟大的人物是敢于简单的人。在到目前为止的几讲里,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音乐是来自心灵的真正表现。我们当然懂得,我们必须先在心中感受到音乐,而要表现音乐,我们必须十分了解音乐是怎样写出来的。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音乐大师的音乐是什么样子了。像帕奇尼所说,音乐大师的旋律应当是简单而美丽的;我们也知道:音乐大师的简单旋律来自心灵,是对心灵的真实表现。
不过,仅仅知道这一点还不够。很多人也能写出简单的音乐,态度也真诚,却不是大师。音乐大师必定还具备其他的品性。一旦发现了那些其他的品性,我们就会更深入地理解大师,因而更尊重他们。
在音乐的历史上,我们处处都能读到人们为了爱艺术而情愿去做的事情。他们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有人要求他们如此,而是自愿地、欣然地去完成那些吃苦、劳累的任务。每一位音乐大师的名字,都会让我们想起为音乐而自愿付出的巨大劳动,以及自愿承受的——不,甚至是主动找到的——同样巨大的痛苦,这些劳动和痛苦使他们的音乐更加纯洁。在一生中的很多年,不幸的帕莱斯特里纳都生活得极为贫困,但正像他所说,“尽管有这一切苦难,我还是从不中断音乐学习。”像任何普通人一样,巴赫也是朴素、诚实的市民。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生活得很艰辛,并且总是为了音乐而做出牺牲。为了去听管风琴家布克斯特胡德[3]的演奏,巴赫步行了两百英里的路;他小时候和兄弟约翰·克里斯托弗住在一起时,想尽了一切办法去学习使他迷醉的音乐。巴赫的突出特点就是他始终都情愿真诚地学习音乐。
我们任何一个人,只要愿意运用自己的才能,愿意诚实地劳动,就能够做出很多事情——比我们原想的更多。连巴赫本人也对一个学生说过:“你只要像我一样勤奋,也能取得我取得的成绩。”他认为:让事情按照我们的心思发展,我们这个愿望是否强烈并不重要,如果不把愿望变成迅速的行动,我们就不能成功,因为虽然一切思想都要求付诸行动,但是心愿却要求我们付出更多的劳动。
我很愿意给你讲讲每位音乐大师的故事,说说他们为自己热爱的艺术做出的牺牲。他们各自具备某一种真正的品质:有的是认真,有的是坚毅,有的是爱国,但所有的大师都忠于音乐艺术本身。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一个对象上,就会大有收获,这个道理想必是我们得到的鲜明教益。相反,仅仅在一个对象上不情愿地花上几分钟,谁都不能取得多少成功,这个道理不是也很清楚吗?听了我这些讲话的人,如果有谁以为只要为音乐花上一点儿时间就行,学习音乐也并不情愿,他们就不能从音乐中得到快乐或安慰。他们永远都不能。他们与其被迫去学音乐,还不如放弃它。我们一旦踏上了走向那些音乐大师的路,那就只有依靠诚挚的热情才会到达他们那里。对旅行者来说,对我们要去拜访的大师来说,拖拉就是一种耻辱。一方面,这表明了旅行者的懒惰;另一方面,这也表明了他对那些大师的误解,因为他若是理解了那些大师,就绝不会懒散地前进。
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说过:真正的音乐来自心灵,真正的音乐是简单的;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大师们的音乐难以理解。换句话说,我们有些人就是这么看的。他们的作品具备各种优点,却似乎与简单毫不沾边,所以我们自然会认为: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我们坐下来演奏音乐,盯着乐谱,却越来越没有信心,因为我们演奏不了它。把它看作困难的任务,这很自然;但我们不能总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好吧,让我们不要为此而灰心丧气;我们还是来分析一下吧!
首先,演奏音乐比领会音乐更难。有一次,一位钢琴大师给一位女士演奏,那女士从没听过大师的演奏。那位大师的演奏就像美丽的缎带。演奏完了,大师也走了,有人问那位女士对大师的演奏有什么看法,她说:
“他演奏的音乐,那声音和我认为应有的样子完全一致。”
人们问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她说:
“我一直在学听音乐和理解音乐。我学习这些,一直都比我学习演奏多。我一直认为,作曲大师们的音乐既美丽又简单,但很难以它应有的样子演奏出来。我常听别人说,大师的音乐缺少趣味,也不美,可其实它们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那些人也不懂得,艺术常常是简单的,艺术的真谛和内含都是简单的,但头脑简单的人却不这么看待艺术!这个道理很难理解,但它千真万确。”
如果我们仔细思索这位有修养女士的这番话,我们会认为她很有智慧。无论我们演奏时的手指动作显得多么笨拙,我们心中都应当始终记住音乐本身的纯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将教给我们去尊敬那些音乐大师,他们从很早的时代起就为艺术增添了美,让我们今天去欣赏它。一位最有智慧的希腊人[4]说过:
“我和朋友们反复阅读古代智者的财富(他们将那些财富写成了留给后人的书),若在其中发现了任何有价值的见解,我们就留意它,反复地思考它,如此,我们与那些见解之间便越来越互相吸引。”
一位英国女士[5]评论一位诗人时曾写道:“没有任何诗人用这么多的辞藻去包装这么少的思想。”真正的诗人则与此相反,他用不多的词句表达很多高尚思想。大师用最少的语言传达他的信息。
最后,我们来看看大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吧:
1.他用简单的方式传达美的信息。
2.他始终为了自己的艺术做出牺牲和吃苦。
3.他每天都怀着一个简单的心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灵。
4.他总是把要表达的信息浓缩成尽可能少的曲调,因此他的音乐充满了意义。
一位音乐大师曾谈到过大师作品的意义:“每当你打开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它们的意义就会以上千种不同的方式来到你心里。”这是因为来自心灵的几千种信息都浓缩在了大师的作品当中。
[1]帕莱斯特里纳(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1526?-1594):意大利作曲家,以弥撒音乐著称。——译注
[2]乔万尼·帕奇尼(Giovanni Pacini,1796-1867):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作有歌剧近90部。——译注
[3]布克斯特胡德(Dietrich Buxtehude,1637-1707):德国管风琴演奏家、作曲家,生于丹麦,自1668年起任吕贝克玛丽亚教堂的管风琴师,以精湛的演技闻名欧洲,其管风琴作品对巴赫产生了很大影响。——译注
[4]见苏格拉底《色诺芬的〈大事记〉》(Memorabilia of Xenophon)第一卷第六章。(作者原注)又: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因被指控毒害雅典年轻人的头脑而受到审判,并因此被处死。——译注
[5]玛丽·罗素·米特福特之语。(作者原注)又:玛丽·罗素·米特福特(Mary Russell Mitford,1787-1855):英国女作家,她关于乡村生活的杂志文章收入《我们的村庄》(Our Village,五卷,1824~1832年)一书。——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