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皇后的话
只要有了良好的开始,让有益的思想和练习先于正确的方法,你便会无往而不胜。
——马可·奥勒留[1]《沉思录》第五卷第34段

说以上这句话的这位聪明的罗马皇帝,给我们讲了他母亲的一件小事,它说明了她一定是位有智慧的女子。这位皇帝还给我们讲了他的成年时期:当时他虽然肩负着一个伟大国家的事业,但仍然在思考自己童年时在家中得到的教益。他先提到了祖父维鲁斯[2],祖父以身作则,教会他不随意发怒。接着他提到了父亲——罗马皇帝安东尼·庇护[3],奥勒留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谦虚和怎样做个男子汉。然后他提到了母亲,她名叫多米提娅·卡维拉(Domitia Calvilla)。我们来读读这位皇帝写母亲的几段话,尤其是其中的几句。他写道:“说到我的母亲,她教导我尊重宗教,做人要慷慨大度,不但要防止自己对任何人心怀敌意,而且甚至不许自己容忍这个念头。”
这些话不是宫廷文书在罗马皇宫舒适的房间里记下来的,而是这位皇帝在战场上亲笔写下的,因为他那部名著的这个部分的标注是“写于夸迪人的国家[4]”。想到了这一点,这些话就更让我们惊异了。
我们在上一讲里得出了一个结论:双手如果没有得到命令就不能行动。探究是什么发出这些命令的时候,我们发现它就是思想。很多人都以为:无论想什么都完全是平安的,哪怕是心里怀着邪恶的思想,因为他们说:思想是隐藏的,别人看不见。但是,思想却有个奇怪的特性:我们只要产生了想法,无论它是好是坏,它都会竭力表现出来,变成行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思想都会取得这个成功。也许不是马上就成功,因为思想就像种子,往往要拖上很长时间才能发芽生长。所以,我们就完全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我们想保持警惕,就必须当心自己心里的思想,而不是去看我们的行动,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来源。
我想你现在一定明白了:这位皇帝的母亲是在教导她的儿子,甚至不该产生对别人作恶的念头。这是因为,思想会越来越强有力,突然变成行动。一定会是这样;所以,我在这一讲要讲的第一条真理,就是以下这句话:
思想造就行动。
这个道理很重要。你不久就会知道: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永远不能享受音乐,不能享受美好的事物,也不能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这样。
那位罗马皇后的儿子写的书[5],我已经把它的书名告诉给你的老师了。那本书从头至尾都贯穿着他母亲的这句教导,它就像一条金线。
奥勒留不但记住了这句话,而且在战场上把它写了下来;在他一生当中,这些话仿佛给了他越来越多的智慧。他也用不同的词句,对我们反复讲述这个思想。有的时候,它使奥勒留说出了非常有趣的话,例如:
“你的头脑中有思想吗?不错。你为何不利用它?因为如果思想变成了行动,你还希望得到别的什么呢?”[6]此外,我们还多次听到了他的一个非常正确的思想:
“你做事的方式大多取决于你经常产生的思想。”[7]还有很多其他的话,但这几句话已经使我们知道了他母亲那句话的意义已经在他心里扎了根,那就是:不但要警惕行动,而且要警惕引起行动的思想。我们在这里谈论那位罗马皇后的话,这有什么价值呢?我现在就说说这个问题。
在音乐里,曲调要么是双手演奏出来的,要么是人声唱出来的。演奏(演唱)曲调就是在做事情。这有时是一种行动,而行动来自思想。可见,没有思考就没有音乐。要正确地演奏优秀的音乐作品,就必须彻底具备美好的思想。你也许听见过有人说:创造和演奏优秀的音乐并不需要具备美好思想。你千万不要相信这个说法!坏思想从来就没有造出过任何好东西,说它“从来没有”,是因为坏思想永远不能造出好东西。你必须从小就懂得: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来自美好的思想,因为它们不可能来自别的东西。
所以,这一讲要说的第二条真理就是:
优秀的音乐是美好思想结出的果实,只有具备了美好思想的人才能正确地把它演奏出来。
这使我们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先让我们看看一切是否清楚。真正的音乐是根据美好的思想写出来的,所以我们开始学音乐的时候,其实就成了美好思想的学生。我们学习好人的思想,尽力领会那些思想包含的真理和意义,并且根据它们形成我们自己的思想,不但是美好的思想,而且是越来越美好的思想。现在,这看起来既简单又合乎情理。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如果想真诚地研究作曲家的作品,我们的首要目的就一定是深入作曲家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清一切。
可是,如果不先找到通向另一个地方的路,我们就永远都找不到进入别人心灵的路。你想想看,那条路通向哪里?它通向我们自己的心灵。这就要求我们愿意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骗,不仅要警惕外在的行为,而且要警惕内心的思想,既不研究、也不做那种看似真实的人,而要研究真实的人,做真实的人(Esse quam videri[8])。对学习演奏音乐来说,这条路似乎漫长而曲折,但它却是一条诚实的直路,通向我们渴望了解的那些音乐大师。
古希腊将军色诺芬(Xenophon)在他的一本书里让苏格拉底[9]说:没有火,人就什么都干不成[10]。几乎相同的道理是:没有思想,我们就不能互相学习,尤其不能向那些比我们伟大的人学习;我们的思想应当纯洁无瑕,强大有力,善于探索,仁爱友善。有了这样思想,我们就无所不能。
到现在为止,我们谈到了两条原理。我们来复习一下:
1.思想造就行动。
2.优秀的音乐是美好思想结出的果实,只有具备美好思想的人才能正确地把它演奏出来。
我们只有监督自己的思想,支配它们,把它们看作别人的思想,才能实现这两条原理的要求。现在这不是很清楚了吗?当我们不再容忍有害的或者邪恶的思想,我们就是在遵照那位罗马皇后所说的精神生活,她儿子就是遵照母亲的教导去生活的。
[1]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21-180):罗马皇帝(161-180年在位),新斯多噶派哲学家,著有《沉思录》(The Meditations)。——译注
[2]维鲁斯(Marcus Annius Verus,?-138):罗马执政官,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祖父。奥勒留在《沉思录》里说这位祖父“行为庄重”、“态度和蔼”。——译注
[3]安东尼·庇护(Antoninus Pius,86-161):罗马皇帝(138-161年在位),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父亲。——译注
[4]夸迪人的国家(country of the Quadi):指昔日欧洲的波希米亚地区(Bohemia),即今天的捷克斯洛伐克西部;大约公元前78年,日耳曼人的一支——夸迪部族(Quadi)占领过那里的摩拉维亚地区和与之接壤的匈牙利部分地区,后来罗马人曾在那里作战,故有此称。——译注
[5]指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译注
[6]见《沉思录》第四卷第13段,引文略有改动。(作者原注)
[7]见《沉思录》第五卷第16段。(作者原注)
[8]Esse quam videri:(拉丁语)“要真是,不要像是。”这句格言译成英语是“To be,rather than to seem”。——译注
[9]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公元前399):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因被指控毒害雅典青年的头脑而受到审判,并因此被处死。——译注
[10]见色诺芬的《大事记》(The Memorabilia)。(作者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