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宴请准备及赴宴礼仪Preparation

10.3 宴请准备及赴宴礼仪Preparation

10.3.1 宴请的基本程序

一、获得宴请信息

1.确定宴请目的、名义及形式

宴请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为某一个人,也可以为某一件事。确定邀请名义和对象的主要依据是主客身份应该对等。宴请形式一般来说,规模高、人数少的以宴会为宜,人数多则以招待酒会或冷餐会更为合适。

2.确定宴请时间、地点

宴请的时间应对主客方都合适。不要选择对方的重大节假日,有重要活动或有禁忌的日子和时间。小型宴请应首先征求主客意见,按照主客的意见确定时间,然后再约请其他宾客。

欢迎宴会一般安排在来宾抵达的当日或次日举行。告别(饯行)宴会通常在来宾离开的前一天或当天举行。相比其他时间宴请,晚宴更为正式隆重。地点一般选择来宾下榻的宾馆或定点饭店。选定的场所要能容纳全体人员。举行正式宴会,在可能的条件下,宴会厅外要另设休息厅(又称等候厅),供宴会前简短交谈用,待主宾到达后一起进宴会厅入席。

3.发出邀请请柬

大型宴会活动,一般均发请柬。这既是礼貌,也对客人起提醒、备忘之用。请柬一般提前一周至两周发出,以便被邀请人及早安排。

宴请国宾或其他重要外宾时,应以主持宴会的领导个人名义署名发请柬。请柬内容包括活动形式、举行时间、地点、主人的姓名和职务。请柬行文一般不加标点符号(括号除外),所提到的人员、单位、节目名称,都应用全称。正式宴会应在发请柬之前就排好桌次席位。在请柬上一般要注明客人的桌次、席位,以便客人届时顺利地“对号入座”。请柬发出后,应落实能否出席,并及时调整席位。

二、宴请准备

1.下达宴请通知单

宴请通知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宴会主办单位名称或主办人姓名、身份,来宾单位、身份,宴会类型,宴会名称、日期及开宴时间,出席人数,饮食要求(包括菜单、酒水、禁忌等),场地要求(包括灯光、色彩、音响、横标、装饰、台面、台型、路牌、主桌摆放的特殊要求等)以及是否需要会见场所、休息室等。

2.制定菜单

(1)宴请的酒菜根据活动形式和规模,在规定的预算标准内安排。

(2)选菜主要考虑客人特别是主宾的喜好与禁忌,要尊重客人的宗教和风俗习惯。大型宴会要照顾到各个方面,如个别人有特殊需要,也可以单独为其上菜。选菜时应尽量选取时令原料,保证鲜活、丰美可口。同时要突出地方特色,多选用地方特色的菜肴、酒水、水果。菜肴道数和分量要适宜,避免浪费。

(3)宴请要印制菜单,每桌两份,或每人一份,以留作纪念。

(4)宴会开始后,应严格按拟定宴会菜单上菜,准确把握上菜节奏,不宜过快或过慢。

3.场地布置

宴会场地布置应与活动的性质和形式相对称。正式宴请活动场地应空气流通、庄重大方、设备齐全、布局合理。需要在宴会厅内布置背景板或悬挂横幅时,一般摆放和悬挂在主桌(主位)后方的墙上。宴会现场可以少量点缀鲜花、绿植、刻花等。

宴会可以用圆桌,也可以用长桌或方桌。两桌以上的宴会,桌子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如安排乐队,不要离餐桌太近,乐声宜轻。

冷餐会的菜台用长方桌,通常靠四周陈设,也可以根据宴会厅情况摆在餐厅中央。如坐下用餐,可摆4人一桌的方桌或圆桌。座位要略多于全体宾客人数,以使客人自由就座。

4.宴请席位、桌次安排

桌次安排

(1)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

当两桌竖排时,桌次高低讲究离正门越远越高,离门越近越低,即遵循以远为上,以近为下的原则。

当两桌横排时,面对正门右边的为第一桌,左边的为第二桌,即遵循以右为尊,以左为卑的原则。

(2)3桌或3桌以上的宴请活动。

在安排多桌宴请的桌次时,要注意“以门定位”“以右为尊”“中间为大”“以远为上”等原则。

座次安排

正式宴会一般均排席位,并在入席前通知到每一个出席者,现场应有人引导。一般主人通常坐在面向餐厅正门,能纵观全局的位置。第二主人与主人相对而坐。按照“右为上”的原则,主人的右侧为第一宾客,左侧为第二宾客,第二主人左右两侧亦同,分别安排第三、第四宾客。其他随员则坐于其他的席位上。安排席位时,主方与客方尽量间隔而坐。遇特殊情况,可灵活处理。如遇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对他的尊重,可以把主宾安排在主人的位置上,主人则坐在主宾位置上,副主陪坐在主宾的左侧。

总的来说,所见较多的位次的排列,主要遵循以下方法:面门为尊,右高左低,中座为尊,观景为佳,临墙为好。

三、宴请的现场工作

1.提前到场检查落实

礼宾人员应提前到现场检查落实准备工作,将席卡、手卡及菜单摆好。席卡置于酒杯前或平摆于餐具前方,不能放在餐盘内。手卡、菜单放在餐具右侧。

2.标明席位

席位的通知,可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在宴会厅前设置宴会简图,注明客人的席位;其二,在卡片上注明出席者姓名和席次,或印出全场席位示意图,标明出席者位置,发给本人。

3.迎接

主方人员应在门口迎接客人,对于住宿的客人,接待人员应到所下榻的房间请至餐厅。主方人员迎接的位置一般在客人进门存衣以后进入休息厅之前。同客人握手后,由工作人员引领客人进入餐前休息室,或者直接进入宴会厅,但不入座。主宾到达后,由主人陪同进入休息室与其他客人见面。如其他客人尚未到齐,由主方其他相应人员代表主人在门口迎接。然后准时进入宴会厅,全体客人就座,宴会正式开始。

4.致辞

正式宴会一般要致辞,通常双方事先交换讲话稿,欢迎宴会由主方先提供,答谢宴会则由客方先提供。一般宴会可在客人入席后即致辞。

5.安排好工作餐

接待人员应安排好其他陪同人员、秘书、司机的工作餐。事先应估算工作餐人数,并通知宾馆做好准备。宴会开始后,接待人员应主动退出宴会厅,并和工作人员一起用工作餐,不要随便到主桌敬酒。

6.餐后送行

在宴会结束前(吃完水果、主人与主宾起立,宴会即告结束),接待人员要安排送客车辆停放到位,并在宴会厅门口做好送行准备。

四、资料归档

宴会结束后,接待人员应根据任务的等级及重要程度,及时做好资料收集整理、核实归档工作,便于以后工作中查阅。

10.3.2 赴宴礼仪

一、应邀赴宴

接到邀请后,无论是否接受邀请,都应及时、礼貌地给予回复,以便主人安排。若遇到特殊情况而不能出席,应解释缘由,并表示歉意(包括登门致谢、致歉)。一旦接受邀请,不要随意改变。

出席宴会前,应稍作梳洗打扮,做到整洁优雅。参加正式宴会,应按请柬规定的服饰赴宴。一般男士穿深色西装,女士穿旗袍或礼服。

二、按时抵达

按时出席宴会是最基本的礼貌。迟到、早退均被视为无礼。身份高的人可略晚些到达,一般客人应提前两三分钟到达。西方习惯是身份高的人应正点或晚一两分钟到达。

抵达宴会地点,先到衣帽间脱下大衣和帽子,然后前往主人迎宾处,主动向主人问候。

三、文明入座

进入宴会厅前先掌握自己的桌次和座次,若为设席位卡,稳妥的做法是待主人请入座时方可入座。落座时,应从座椅的左侧入座。若同桌中有长者、女士、职位高者,应待其入座后自己再坐下;作为男士,若邻座是长者、女士或职位高者,应主动为其拉开椅子,协助其入座。入座后,坐姿要端正,应将椅子调整到离餐桌20厘米左右。俯身趴在餐桌上,或将双臂支在餐桌上,或乱动主人摆好的餐具,都是失礼的行为。

四、文雅进餐

1.中餐礼仪

(1)餐具的使用。

筷子:筷子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使用筷子有许多礼仪要求:一忌敲打筷,二忌品尝筷,三忌跨放筷,四忌插放筷,五忌舞动筷,六忌滥用筷。

匙:一般情况下不要用匙取食物,用筷子取食时,可用匙辅助。用匙取食物时,不宜过满;暂时不用的匙,应放在自己的食碟上;若食物较烫,不能用匙舀来舀去,或用嘴吹;不要把匙塞入口中,或反复吮吸。

水杯:主要用来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乐等软饮料时使用。不要用它来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喝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当众漱口,更不能将喝入口中的东西吐回水杯。

食碟:主要作用是用来暂放从公用的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的。用食碟时,一次不要取放过多的菜肴,不要把多种菜肴堆放在一起,不吃的残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应轻轻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时候不能直接从嘴里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夹放到碟子旁边。如果食碟放满了,可以让服务员换。

餐巾:中餐用餐前,比较讲究的话,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它只能用来擦手。擦手后,应该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有时候,在正式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它只能用来擦嘴,却不能擦脸、抹汗。

牙签:尽量不要当众剔牙。非剔不行时,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剔出来的东西,不要当众观赏或再次入口,也不要随手乱弹,随口乱吐。剔牙后,不要长时间叼着牙签,更不要用来扎取食物。

(2)进餐的礼节。

取菜应从盘子的一边进行,一次不宜过多,不要左顾右盼,随意翻拣,多人一桌用餐,取菜要注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够不着的菜,可以请人帮助,不要起身甚至离座去取。

用餐应小口进食,不可狼吞虎咽。吃喝都尽量不发出声音,以免影响同席其他人的情绪。若汤热,勿用嘴吹,可用匙慢慢舀一舀,稍凉再喝。嘴里有食物时不要说话。嘴里的鱼刺骨头等不可直接往外吐,要用餐巾掩嘴,筷子取出,置于盘中。

2.西餐的礼仪

(1)餐具的使用及摆放。

餐巾用法:进餐时,大餐巾可折起(一般对折)折口向外平铺在腿上,小餐巾可伸开直接铺在腿上。不可将餐巾挂在胸前(但在空间不大的地方,如飞机上可以如此)。拭嘴时需用餐巾的上端,并用其内侧来擦嘴。绝不可用来擦脸部或擦刀叉、碗碟等。中途离席时,可将餐巾稍稍折叠置于椅子上;用餐完毕则应把餐巾折放在餐盘的右边。

匙:正式场合下,餐匙至少会有两把,较小的为甜品匙,较大的为汤匙。

咖啡碟:放置咖啡杯和咖啡匙,并接住溢出杯子的咖啡;喝咖啡时,不要端起碟子。

咖啡匙:用于搅拌,不可以舀咖啡;喝咖啡时,不可以把匙放在咖啡杯中。

西餐餐具摆放:正面放装饰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装饰盘前面放刀叉匙,右前方放酒杯,餐巾放在汤盘上或插在水杯里,面包奶油盘摆放在左边或左前方。

(2)刀叉持法。

用刀时,应将刀柄的尾端置于手掌之中,以拇指抵住刀柄的一侧,食指按在刀柄上,但需注意食指决不能触及刀背,其余三指则顺势弯曲,握住刀柄。叉如果不是与刀并用,叉齿应该向上。持叉应尽可能持住叉柄的末端,叉柄倚在中指上,中间则以无名指和小指为支撑,叉可以单独用于叉餐或取食,也可以用于取食某些头道菜和馅饼,还可以取食那种无须切割的主菜。

(3)刀叉的使用。

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先用叉子把食物按住,然后用刀切成小块,再用叉送入嘴中。欧洲人使用时不换手,即从切割到送食物入口均以左手持叉。美国人则切割后,将刀放下换右手持叉送食入口。刀叉并用时,持叉姿势与持刀相似,但叉齿应该向下。通常刀叉并用是在取食主菜的时候,但若不需要刀切割时,则可用叉切割,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用餐过程中暂时离开,叉左刀右,叉齿向下,刀口向内,呈“八”字形摆放在餐盘上,暗示“此菜尚未用完”。

每吃完一道菜,叉齿向上,刀口向内,刀右叉左并排放在餐盘上,暗示“不再吃了,可以将餐具收走”。

(4)用餐礼节。

讲究坐姿:用餐时,挺直身体,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优雅进餐:喝汤、吃鱼、吃肉、吃鸡腿、吃面条、匙面包、吃水果都有讲究。

礼貌交谈:进餐时可与左右交谈,但不应只与一边交谈,切忌交谈时挥舞刀叉。

举止文明:餐桌上不要化妆,如果忍不住要咳嗽打喷嚏,应提前致歉,打嗝是用餐大忌,万一发生此情况,应立即向周围人致歉。

五、礼貌祝酒

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用餐时都必须注意餐桌礼仪。当主人向宾客敬酒时,宾客应起立回敬。敬酒时,应右手持杯、左手扶杯底,面带微笑,目视对方。此外,敬酒要有自知之明,切忌饮酒过量,以免失言、失态。一般正式宴会,应将饮酒控制在本人酒量的1/3内。在主人和主宾致辞、祝酒时,应暂停进餐、交谈,注意倾听。

六、告辞致谢

宴会结束时,当主人从座位上站起,宾客可随之起立。离席时,男宾应先起身,主动为长者、女士或职位高者拉开座椅。

告辞时,应向主人道谢。通常是男主宾先向男主人告别,女主宾先向女主人告别,然后交叉,再与其他人告别。

精彩案例

西餐摆台

1.装饰盘 2.餐刀 3.鱼刀 4.汤匙 5.对盆刀

6.餐叉 7.鱼叉 8.头盆叉 9.面包盘 10.奶油刀

11.水果刀 12.甜品叉 13.甜品匙 14.水杯 15.红酒杯 16.白酒杯 17.餐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