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触电的概念及类型

3.2.1 触电的概念及类型

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或带电体与人体之间由于距离近、电压高产生闪击放电、或电弧烧伤人体表面,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都叫触电。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1)电击伤: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内而造成的内部器官在生理上的反应和病变,主要破坏人的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如刺痛、灼热感、麻痹、昏迷、心室颤动或停跳、呼吸困难或停止等现象。电流对人体造成死亡绝大多数是电击所致。

(2)电伤: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外伤,如电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等。

①电灼伤:指电弧对人体外表造成的伤害,主要是局部的热、光效应,轻者只见皮肤灼伤,严重者的灼伤面积大并可深达肌肉、骨骼。电灼伤分为接触灼伤和电弧灼伤两种。接触灼伤发生在高压触电事故时,在电流通过人体皮肤的进出口处造成的灼伤,一般进口处比出口处灼伤严重。接触灼伤面积较小,但深度可达三度。灼伤处皮肤呈黄褐色,可搏击皮下组织、肌肉、神经和血管,甚至使骨骼碳化。由于伤及人体组织深层,伤口难以愈合,有的甚至需要几年才能结痂。

电弧灼伤发生在误操作或人体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而产生电弧放电时,这时高温电弧将如同火焰一样把皮肤烧伤,被烧伤的皮肤将发红、起泡、烧焦、坏死,电弧还会使眼睛受到严重伤害。

②电烙印:电烙印是发生在人体与带电体有良好接触的情况下,在皮肤表面将留下和被接触带电体形状相似的肿块痕迹,有时在触电后并不立即出现,而是相隔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电烙印一般不发炎或者化脓,但往往造成局部麻木和失去知觉。

③皮肤金属化:由于电弧的温度极高(中心温度可达6 000~10 000℃),可使其周围的金属熔化、蒸发并飞溅到皮肤表面而使皮肤表面变得粗糙坚硬,肤色与金属种类有关,或灰黄(铅),或绿(紫铜),或蓝绿(黄铜),金属化后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会自行脱落,一般不会留下不良后果。

影响触电伤亡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根据电击事故分析得出:当工频电流为0.5~1 mA时,人就有手指、手腕麻或痛的感觉;当电流增至8~10 mA,针刺感、疼痛感增强发生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但终能摆脱带电体;当接触电流达到20~30 mA时,会使人迅速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而且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当电流为50 mA时,就会使人呼吸麻痹,心脏开始颤动,数秒钟后就可致命。通过人体电流越大,人体生理反应越强烈,病理状态越严重,致命的时间就越短。

(2)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这是因为时间越长时,人体的电阻就会降低,电流就会增大。同时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有0.1 s的间隙期,在这个间隙期内,人体对电流作用最敏感。所以触电时间越长与这个间隙期重合的次数越多,从而造成的危险也就越大。

(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当电流通过人体的内部重要器官时,后果就严重。例如通过头部,会破坏脑神经,使人死亡;通过脊髓,就破坏中枢神经,使人瘫痪;通过肺部会使人呼吸困难;通过心脏,会引起心脏颤动或停止跳动而死亡。这几种伤害中,以心脏伤害最为严重。根据事故统计可以得出:通过人体途径最危险的是从手到脚,其次是从手到手,危险最小的是从脚到脚,但可能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

(4)电流的种类。电流可分为直流电、交流电。交流电可分为工频电和高频电。这些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但伤害程度不同。人体忍受直流、高频电的能力比工频电强,所以工频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5)触电者的健康状况。电击的后果与触电者的健康状况有关。根据实践资料统计,认为肌肉发达者和成年人比儿童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男性比女性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电击对患有心脏病、肺病、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病等的患者最危险,他们的触电死亡率最高。另外,对触电有心理准备的,触电伤害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