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在直流电路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功率的计算和判断,交流电路的功率不同于直流电路的功率,下面将进行交流电路功率的分析。
1.瞬时功率
设无源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4.1.4所示,其正弦电压、电流分别为
图4.1.4 二端网络
则瞬时功率为
由瞬时功率表达式可见,瞬时功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恒定分量,是一个与时间无关的量;另一部分是正弦分量,其频率为电源频率的2倍。
(1)电阻元件瞬时功率变化曲线如图4.1.5所示。
由瞬时功率波形图可以看出,电阻元件的瞬时功率总是正值,说明电阻元件在电路中一直处于消耗能量的状态,故电阻是耗能元件。
(2)电感元件瞬时功率变化曲线如图4.1.6所示。
图4.1.5 电阻元件瞬时功率变化曲线
(a)电路图;(b)功率波形
图4.1.6 电感元件瞬时功率变化曲线
(a)电路图;(b)功率波形
从图4.1.6可知,电感元件接在电路中,当电流数值增加,电感元件中功率为正值时,即电感从电源吸收能量并将能量储存起来;当电流数值减小时,电感元件中功率为负值,电感释放能量,并将磁场能量转换为电能传输给电源,故电感是一种储能元件。
(3)电容元件瞬时功率变化曲线如图4.1.7所示
从图4.1.7可知,电容元件接在电路中时,当电压数值增加,电容元件中功率为正值,即电容从电源吸收能量并将能量储存起来;当电压数值减小时,电容元件中功率为负值,电容释放能量,并将电场能量转换为电能传输给电源,故电容也是一种储能元件。
图4.1.7 电容元件瞬时功率变化曲线
(a)电路图;(b)功率波形
2.有功功率
交流电路的有功功率又叫平均功率,是指瞬时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即
式中,φ为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角,称为功率因数角(等于阻抗角);λ=cosφ为功率因数。
有功功率是保持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也就是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的电功率。有功功率过低,将导致线路损耗增加、设备使用率下降,从而导致电能浪费加大。
从有功功率表达式可知(下面表达式中,φ为元件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对于电阻元件:φ=0°,cosφ=1,P=UIcosφ=URIR;
对于电感元件:φ=90°,cosφ=0,P=UIcosφ=0;
对于电容元件:φ=-90°,cosφ=0,P=UIcosφ=0。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交流电路中,只有电阻元件消耗有功功率,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均不消耗有功功率。有功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或千瓦[特](kW)。
3.无功功率
具有电感和电容的电路中,在半个周期内,电感(或电容)把电源能量变成磁场(或电场)能量储存起来,另外半个周期又把储存的磁场(或电场)能量再返回给电源。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实际上不消耗功率,只是和电源之间存在着能量互换,我们把这种能量交换规模的大小定义为无功功率,用Q表示,单位为乏(var),即
无功功率比较抽象,它是用于电路内电场与磁场的交换,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的电功率。它不对外做功,而是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凡是有电磁线圈的电气设备,要建立磁场,就要消耗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过高的缺点:
(1)无功功率过高会导致电流增大和视在功率增加,导致系统容量下降。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2)会使总电流增加,从而使设备和线路的损耗增加。
(3)使线路的压降增大,冲击性无功负载还会使电压剧烈波动。
从无功功率表达式可知(下面表达式中,φ为元件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角):
对于电阻元件:φ=0°,sinφ=0,Q=UIsinφ=0;
对于电感元件:φ=90°,sinφ=1,Q=UIsinφ=ULIL=I2LXL;
对于电容元件:φ=-90°,sinφ=-1,Q=UIsinφ=-UCIC=-I2CXC。
4.视在功率
由于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存在相位差,因此正弦电路的平均功率不等于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的乘积UI,电压与电流有效值的乘积定义为视在功率,用大写字母S表示,单位为伏安(V·A),即
视在功率有实际意义,例如交流电气设备都有确定的额定电压UN和额定电流IN,其视在功率SN=UNIN,即表示电气设备的容量。
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从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三者的表达式可以得到三者之间满足直角三角形的关系,即
需要强调的是:视在功率无物理意义,不满足守恒定律。
5.功率因数的提高
在计算电路有功功率时,功率因数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功率因数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负载的参数及电源频率,如果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低,则会导致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电源设备的容量不能充分利用。
在电源设备容量SN=UNIN一定的情况下,功率因数越低,有功功率P越小,电源的能量越得不到充分利用。
(2)增加输电线路和电源内阻的功率损耗。
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对负载输送一定的有功功率时,功率因数越低,根据公式P=UIcosφ可知,输电线路的电流I越大,线路损耗越大。
感性负载采用电容并联补偿是提高功率因数的主要方法之一。具体补偿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集中补偿(补偿电容集中安装于配电所或配电室,便于集中管理);另一种是集中与分散补偿相结合(补偿电容一部分安装于变电所,另一部分安装于感性负载较大的部门或车间)。这种方法灵活机动,便于调节,且可降低企业内供、配电线路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