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日光灯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日光灯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故障问题,常见的故障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日光灯灯管不能发光
闭合电源开关,启辉器不启动,灯管两端和中间均不发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电路中有断路、灯管与灯座接触不良、灯丝烧断或脱焊、镇流器线圈断路或启辉器与启辉器座接触不良等。这时,首先用万用表检查输入电压,如正常,再测量启辉器座两孔的电压,此时电压表读数应为电源电压值。若没有万用表可串一只灯泡检查,灯泡亮说明电路中无断路现象,可能是启辉器损坏,将其更换即可。如果万用表电压读数为0 V或串接的灯泡不亮,则可能是灯管与灯座接触不良;若转动灯管仍然不亮,则可能是灯丝断路,用万用表电阻挡测量灯丝直流电阻即可判断。一般6~8 W的灯管,冷态直流电阻为15~18 Ω;15~40 W的则为3.5~5 Ω。若检查灯丝电阻和以上冷态阻值相符,说明灯丝完好。若有断丝现象,可用裸铜线暂时将管脚短路后插入灯座,并用导线短接启辉器的两个触点,若灯管仍然不亮,则必须检查镇流器线圈是否断路。若检查结果与阻值相符,说明镇流器基本完好,日光灯应正常工作。若灯管还不能启动,则应再次检查启辉器,直至日光灯发光为止。
2)灯管两端发亮但不能正常发光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以下两种现象:
(1)接通电源后灯管两端发红而中间不亮,且灯丝部位没有闪烁,无论启辉器怎样跳动,灯管仍不能点亮发光,这一般是灯管慢性漏气造成的。
(2)灯管两端发亮,中间不亮,灯丝部位有闪烁现象,产生这种情况可能是启辉器座或连线接触不良或启辉器损坏造成的。若把启辉器摘下,故障仍无变化,则可能是接线或启辉器座有短路现象,应予检修。如果去掉启辉器后,用导线瞬间短接其触点,日光灯能正常工作,一般是启辉器内部的电容击穿或双金属片两触片粘连。若电容击穿,可用0.01 pF/400 V的电容更换;若触片粘连,则应更换新的启辉器。
3)灯管内有螺旋形光带
灯管虽然能正常启动,但点燃后管内出现螺旋形光带,俗称“打滚”,产生的原因是灯管质量差或镇流器异常。新灯管接入电路后,出现“打滚”现象是灯管内气体未完全电离或出厂前老化不良造成的。通常只要反复启动几次,就可消除“打滚”现象,使灯光趋于正常。若新灯管点亮数小时后才出现“打滚”现象,且反复启动后不能消除,则是灯管玻璃内壁受热后放出气体所形成的,说明灯管质量较差。若更换灯管后仍出现“打滚”现象,则应检查镇流器的质量。若测量灯管电流过大,说明镇流器质量不合格,应更换新品。
4)灯光闪烁但不亮
冬季气温低,管内气体不易电离,日光灯启动较难,往往在开关闭合很久后灯管才能点亮,有时启辉器跳动不止,而灯管却不能正常发光。除温度影响外,湿度过高、电源电压低于额定最低启动电压值、灯管老化、镇流器不配套和启辉器不良等,都会影响启动。在查明原因后,应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否则会因闪动时间过长,使灯管两端很快发黑,严重影响日光灯的使用寿命。
5)镇流器不断发出蜂鸣音
镇流器是一种装有铁芯的电感线圈,通过电流时,由于电磁作用会产生蜂鸣音。根据有关标准要求,若在距镇流器1 m处听不到明显蜂鸣音即为合格。镇流器在使用中若出现较强的蜂鸣声,除电源电压过高这一因素外,安装不当引起周围物体共振、镇流器质量不良或长期使用后内部松动而使蜂鸣音超过标准规定也是常见原因。因此,要减轻蜂鸣音,可采取降压、改变安装位置和夹紧铁芯等措施。
6)新灯管灯丝烧断
新灯管刚使用,灯丝即刻烧断,其原因可能是电路接错、镇流器短路或灯管质量差造成的。首先应检查电路接线是否正确,然后检查镇流器是否短路。若镇流器无短路故障,则可能是灯管严重漏气,致使灯丝瞬间氧化冒白烟而熔断,此时必须更换灯管。
除以上6种故障外,有时还会出现镇流器过热、灯管低频闪光和灯管发黑等现象,只要通过检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即可保证日光灯的正常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