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 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五线制的特点与区别

5.3.5 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五线制的特点与区别

三相三线制电路:多是指10 kV电压及以上高压线路。三相三线制有不引出中性线的星形接法和三角形接法两种。电力系统高压架空线路一般采用三相三线制,三条线路分别代表A、B、C(U、V、W)三相。通常在野外看到的输电线路即有三根线(即三相),三根线可能水平排列,也可能是三角形排列的;对每一相可能是单独的一根线(一般为钢芯铝绞线),也有可能是分裂线(电压等级很高的架空线路中,为了减小电晕损耗和线路电抗,采用分裂导线,多根线组成一相线,一般2~4分裂,在特高压交直流工程中可能用到6~8分裂),没有中性线,故称三相三线制。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定子绕组末端连接在一起,从三个绕组的始端引出三根火线向外供电、没有中线的三相制叫三相三线制。大部分供电局为了解决回路带来的问题,很多时候B(V)相无电流和电压,充当回路作用。

三相四线制电路:多是指660 V/380 V/220 V低压线路。三相四线制,在低压配电网中,输电线路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其中三条线路分别代表A、B、C(U、V、W)三相,另一条是中性线N(如果该回路电源侧的中性点接地,则中性线也称为零线,如果不接地,则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性线不能称为零线)。在进入用户的单相输电线路中,有两条线,一条称为火线,另一条称为零线,零线正常情况下要通过电流以构成单相线路中电流的回路。而三相系统中,三相平衡时,中性线(零线)是无电流的;在380 V低压配电网中,为了从380 V线间电压中获得220 V相间电压而设中性线(或N线),有的场合也可以用来进行零序电流检测,以便进行三相供电平衡的监控。不论N线(中性线)还是PE线(保护接地线),在用户侧都要采用重复接地,以提高可靠性。但是,重复接地只是重复接地,它只能在接地点或靠近接地的位置接到一起,绝不表明可以在任意位置特别是户内接到一起,这一点一定要切记!

三相五线制电路:三相五线指的是三根相线和一根零线加一根接地线的配电方式。从安全上考虑,目前施工现场基本上都要求采用三相五线制的配电方式。三相五线制,是指A、B、C、N和PE线,其中,PE线是保护地线,也叫安全线,是专门用于接到诸如设备外壳等保证用电安全的。PE线在供电变压器侧和N线接到一起,但进入用户侧后绝不能当作零线使用,否则,发生混乱后就与三相四线制无异了。由于这种混乱容易让人丧失警惕,所以可能在实际中更加容易发生触电事故。零线与PE线的根本区别在于:零线构成回路,PE线仅起保护作用。现在民用住宅供电已经规定要使用三相五线制,如果不是,可以要求整改。为了安全,要斩钉截铁地要求使用三相五线制,且应用中最好使用标准、规范的导线颜色:A相用黄色,B相用绿色,C相用红色,N线用淡蓝色(或黑色),PE线用黄绿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