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辑

编 辑

编辑就是对照片进行选择、梳理、编排的过程。图片编辑是一个专门的职业,需要具备摄影内外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其工作是挑选出照片,并进行编排,与文字完美组合,将作者的艺术理念有效地传递给读者。摄影师做摄影书,可以自己编辑,也可以交给图片编辑做。自己编辑的好处是对作品的创作理念、过程、呈现等都亲力亲为,理解到位,缺点是觉得哪张照片都不错,往往在对照片的取舍上犹豫不决。而图片编辑更能从专业的视角和读者的角度来看待摄影师的作品,选取有用的照片而不是好看的照片,编辑工作更加客观、中立、高效。当然,图片编辑在编辑的时候,也需要了解摄影师的作品,乃至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跟摄影师讨论编辑思路。

摄影书的编辑与报纸、期刊、网络媒体、移动终端的编辑不同。摄影书的版面普遍没有报刊大,不能容纳更多的图文,更加注重前后书页的逻辑联系,而不是在一至数个版面中集中体现作品的脉络。摄影书的翻页阅读也与网页的滚动浏览、电子书的顺序观看不同,编辑的思路也不尽相同。

郑忠民著《乡村空间》(2019)

郑忠民编著《老街上的能工巧匠》(2017)

摄影作品是整本摄影书的核心。编辑的首要工作是选编摄影作品,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电脑上选编,效率较高,缺点是不能同时看到所有作品的大图,图片顺序不好调整。二是经初步筛选后,把所有照片印放成5英寸大小,平摊在桌面或者地面上进行选编。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够看到所有作品,选编时取用方便,还能将照片粘贴在模拟的书页上,得到一本摄影书的雏形。

摄影书的主图选取非常重要。这些主图往往是位于摄影书开始、中间以及结尾的部分,画面引人注目,具有典型性、象征性和隐喻性,能深化主题。要让读者看了书本的前面五张照片就欲罢不能、爱不释手,而不是平淡无奇、索然无味。

设计是实现编辑思路的手段,故编辑需要有设计思维。在编辑时要充分利用照片的大小、次序、横竖,以及版面的串文(图文混排)、跨栏、通栏、超版心、超版面(俗称“出血”,是指图片的一边或者数边超出成品书刊版面的设计形式)、跨页(图片横跨两个页面)、留白、空白页等设计元素。版面的设计宜“计白当黑”,疏密得当;忌版面太满,密不透风。

摄影作品的主题、内容、形态不同,编辑思路也不同,从而形成灵动、错落、均衡、和谐等编辑风格。一般来说,叙事性的照片更注重照片的多视角,横竖大小结合,影像跳跃性大,设计灵活多变,且照片之间逻辑性强,顺序不能随意颠倒。而状态性的照片则较为沉稳冷静,甚至按照一页一图、大小位置相同的样式规矩排列。

做一本摄影书至少需要50张照片,也有上百张甚至数百张的。这样的数量比一般的展览多了许多,选取的原则仍然是宁缺毋滥,且照片之间是互补、强化的关系,共同为作品的主题服务,而不是一个个雷同画面的重复和堆积。

进行编辑的同时还要准备相关的文章,包括摄影师阐释、图片说明(图注)、专家评论、相关访谈、前言、后记等。同时考虑图文如何结合,是图文混排,还是图文相对独立。照片和图注是处于同一个页面,还是位于不同的页面,或者干脆不用图注,或者在书的末尾加上图片索引,都需要在编辑时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