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绘画的摄影
《无主之作》(Werk Ohne Autor),德国/意大利,2018
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主演:汤姆·希林(Tom Schilling)饰演科特·巴纳特(Kurt Barnert)、塞巴斯蒂安·考奇(Sebastian Koch)饰演卡尔·西班德教授(Prof. Carl Seeband)、宝拉·比尔(Paula Beer)饰演艾莉·西班德(Ellie Seeband)、莎斯奇娅·罗森达尔(Saskia Rosendahl)饰演伊丽莎白·梅(Elisabeth May)
影片根据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的人生经历改编,将艺术家的个人生活和艺术创作放在大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情境中来考察,由此思考和探究深层次的人性问题。
科特·巴纳特在历经多年的学习和探索后,将照片作为他创作的对象,画了不少“照片画”。这些照片有的是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有的是从家庭相册中找出来的,还有自己拍摄的,比如组织种族大屠杀的刽子手被捕的新闻照片,给他以艺术启蒙的姨妈伊丽莎白与小时候的他的合影,曾害死他的姨妈、后成为其岳父的卡尔的证件照,自己拍摄的已怀身孕的妻子艾莉,艾莉小时候与父母的合影等等。他甚至把刽子手、姨妈、岳父以及还是小孩的他画在同一幅画里──虽然他并不知晓这些人物之间隐蔽的纠葛关系。所有的照片画都是模糊不清的,而且作者否认与照片中的人物熟识,由此拉开了绘画与摄影的距离,反而赋予了画作某种不可名状的真实力量。他摆脱了传统艺术的束缚,让艺术不再是传记式的记录,完成了一部“无主之作”。
在艺术发展史上,绘画与摄影的关系一直是纠缠不清、热议不断的,“拍画作”和“画照片”现象往往被质疑和批判。科特·巴纳特却因为画照片而一炮打响,个中缘由是什么?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2020年2月16日写,原刊于《丽水摄影》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