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展赛的评价程序
摄影展赛的评价程序一般可以分为初选、复选、分选、决选四个阶段。展赛的入选作品又叫优秀奖、优胜奖、佳作奖、鼓励奖作品,获奖作品即等级奖作品,包括一、二、三等奖或金、银、铜奖作品,有的展赛还专门设立大奖、特等奖、典藏作品、最佳作品等。
(一)初选阶段
每个评委分别挑出总入选数量两至三倍的复选作品。只要获得一个评委的认可,作品就能进入下一步的评选。
有的展赛由组委会另行组织人员进行初选,我以为不可取。虽然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也懂摄影,有的甚至本身就是摄影家,但不让所有参赛作品与专业评委见面,极有可能会导致一部分摄影佳作被忽视。这样操作也很难保障初选工作的规范和公正。当然,由组委会对画幅、尺寸、制作、装裱、创作时间、地点等方面明显不符合展赛要求的作品予以事先剔除,以减少评委的工作量,倒是切实可行的。
郑忠民《寻常物》(2014)选二
(二)复选阶段
每个评委分别从所有复选作品中挑选出拟入选数量的作品,所有评委均予认可的作品成为当然的入选作品。如其数量超过拟入选作品数量,则重新筛选确定入选作品;如其数量仍不足拟入选作品数量,则以其他作品的得分高低予以补充。
(三)分选阶段
每个评委分别对所有入选作品重新进行筛选,以得分高低确定获奖作品。有的展赛规定,同一作者的多幅作品不能同时获得等级奖,那确定获奖作品后,评委会可以检查作品的作者资料。发现有多幅获奖作品是同一作者的,经过评议后,仅保留一幅获奖作品,另按照入选作品得分高低补足获奖作品差数。
(四)决选阶段
主要任务是确定各个等级奖项。每个评委分别对所有获奖作品重新进行筛选,以得分高低确定各等次获奖作品。
有的展赛分初评、终评两个阶段,其评委会组成人员不同。初评一般以电子方式进行,以提高评选效率,终评则要求作者提交纸质作品,将作品的最终呈现品质(工艺、媒材等)作为重要考量因素纳入评选内容,有的还有“面试”环节(评委会现场听取作者自我阐释),这符合摄影的物质性和多义性美学特征。初评、终评评委的学识、修养不同,往往会导致最终评选结果的逆转──初选不被看好的作品却会获得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