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金融理论

一、农村金融理论

(一)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1.农业补贴论

20世纪80年代前,农业补贴论一直以来占据农村金融理论的主流地位。该理论的形成是以农民储蓄能力弱、生活较贫困为前提的。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特殊性,使得农民收入不稳定。与工业生产相比,农业生产投入产出周期长、农产品价格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渠道不畅通,而非正规金融市场贷款利率高,潜在的风险大,也不能满足较为贫困的农户的信贷需求。农业生产是关系民生的大事,为了让贫困农民能够获得资金支持,农业补贴论提出政府可以以农业补贴的形式,通过专门的金融机构以大大低于市场均衡的利率为农业生产投资。

实践证明,农业补贴论对解决农村特别是农业融资难问题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兴起的“农业绿色革命”能够取得丰硕成果,从农业补贴论对农村融资起到的作用方面看可谓是功不可没。然而该理论所倡导的农村资金信贷模式的缺陷也不容忽视。政府设立的专门金融机构是非营利性的,因此缺乏吸贷和放贷的激励,严重阻滞了农村资金的配置效率。由于贷款利率低,滋生了信贷市场的寻租行为,一些比较富裕的农户反而更容易得到贷款,而真正贫困的农户却未必能贷到款,从而使信贷补贴违背了创设初衷。

2.农村金融市场论

在农业补贴论指导下的农村信贷市场中,信贷资金的供求仍未平衡,因此还需除农业补贴论之外的其他理论加以指导。在对农业补贴论进行反思和批判过程中,形成了农村金融市场论。该理论认为,既然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失衡,那就应该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农业贷款风险的存在以及交易成本问题可以通过利率市场化来解决,不主张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干预,也无须进行农业信贷配给,认为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信贷资金是可以通过农民自身的储蓄来提供的,而农业补贴论指导下的农村信贷低利率则不利于农户的资金储蓄。同时,该理论从农村资金的机会成本和风险角度分析认为,农村非正规金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是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补充。

3.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完全通过利率自发调节使农村金融市场出清的做法,在农村融资市场中也不完全适用。一方面,受市场机制影响而自发调节的高利率,以及农民拥有的可作为担保品资源的匮乏,使得一些贫困农民对贷款只能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完全依靠市场也易使金融机构遭遇系统风险。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利率市场化之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融资市场失灵的问题。Stiglitz认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仍需政府的适度干预以保障多数小农户的利益。[9]一些学者也赞同Stiglitz的观点,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从微观市场经济理论信息不对称视角出发,认为农村金融市场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即金融贷款机构很难掌握借贷方的完备信息。因此,农村金融市场应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政府的适度干预有利于该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此外,以非市场化手段组织起来的农村借贷组织可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同时,政府也会对民间融资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管作用。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政府适度调控为辅的措施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上很受用,但政府参与调控的程度仍需把握,因此,在该理论指导下的金融体制改革仍在不断探索中。

(二)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是由发展经济学家Mckinnon (1973)和Shaw (1973)首次提出的金融发展理论,该理论是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为研究对象,着力解决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失衡问题。

1.金融抑制论

Mckinnon和Shaw (1973)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严重束缚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形成了金融抑制,进而阻滞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该理论阐述了政府对利率管控下的信贷市场资金的供求情况,由于管控下的利率扭曲了金融资产的价格,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高通胀又使得实际利率超低甚至是负值。从资金供给方面看,低利率降低了储蓄动力,使得资金供给贫乏;另一方面,低利率又激发了资金需求者大量贷款投资。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市场上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缺口。在金融短缺的情况下,国家极容易将金融资源错配,导致资金运作效率低下。Mckinnon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推动经济发展,必须解决金融抑制问题,推动金融深化。[10]

2.金融深化论

金融深化理论是针对金融抑制理论而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提出政府应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让利率去真实地反映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其效果主要体现在深化后的金融市场可以充分调动储蓄的积极性,从而缓解供给资金缺口,增加的投资更有利于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与储蓄能力提高的正相关性最终使得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市场上形成良性循环。

3.金融约束论

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相比,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深化方面可谓是举步维艰。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制”结构使得在金融市场上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践行金融深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金融约束论正是针对完全放开的金融市场和过度的政府干预带来的弊端而提出的。该理论强调了政府适度干预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应该在金融机构和生产部门之间起到协调资金调配的作用,构建健全的金融市场,对民间金融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