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限制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供给

三、风险限制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供给

风险要么表现为收益的不确定性,要么表现为成本的不确定性。由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成本与收益均表现为不确定性,特别是收益的不确定性。因此,根据风险的定义,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很大的风险。目前,我国农村的信贷市场还基本处于卖方市场,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自有资金不足、亲友资助和民间借贷成本高、政府专项的覆盖范围有限且申请条件苛刻。银行贷款则因其低利率、风险小、网点覆盖面广等优势备受返乡创业农民工的青睐。另一方面,银行虽然资金雄厚,具备贷款能力,却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惜贷。其原因就在于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资金供给的风险很大。

(一)贷款用途风险限制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

贷款用途风险是指贷款资金被挪为他用而使得贷款资金游离于银行的监管体系之外,造成银行信贷风险。贷款资金挪为他用的主要表现有:贷款资金被挪用于固定资产或其他项目,如用于偿还到期债务、用作保证金;贷款资金转入抵押人或保证人账户等。其中,短期贷款用作长期投资是返乡创业农民工贷款用途改变的常见形式。由于多数返乡创业农民工只能从银行获得短期贷款,因此极易将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当短期贷款到期时,常常会因投资收益尚未收回而无法偿还贷款。由于贷款用途的改变,使贷款资金走出了银行的贷后监管系统,从而大大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道德风险限制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

银行贷款给返乡创业农民工后产生的道德风险主要是指贷款方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而选择违约,给银行造成损失。由于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数为中小微企业,企业法人、股东和管理者的素质不高,虚假财务报表、骗贷以及恶意逃废债等情况常有发生。当一些企业出现资不抵债情况时,他们会从违约的成本与收益角度衡量,一般而言,违约的收益是要大于履约的收益的,因此,企业会选择违约,从而产生道德风险。此外,如果企业投资中自有资金少,则向银行贷款的规模相对就较大,因而选择较高风险的投资项目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的抗风险能力就会减弱,继而创业失败的可能性也越大,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概率就会增大(雷汉云,2010)。由于银行在贷款后并不能准确监管到企业资金投向的风险水平,由此产生了道德风险。

(三)投资风险限制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

由于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产业层次低、经营状况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极易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此外,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经营管理能力有限,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易出现监管不到位和不合理投资现象,致使贷款资金无法实现预期收益。上述情况都有可能使企业面临经营危机,甚至破产倒闭,给企业带来投资风险,进而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使银行面临贷款资金风险。

由于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资金供给的风险较大,导致不少返乡创业农民工实质上被排斥在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之外。一般来讲,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资金风险越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数额越多,享受贷款的期限就越长,反之亦然。特别是在较高信贷风险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能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甚至设置更多更高的条件限制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