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动机分析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动机分析

湖北省和安徽省均为跨省流动就业农民工的主要来源省份,安徽省更是我国的劳务输出大省。自2008年以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激励,有大批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在所调查的10个县(市、区)中,湖北省的罗田县和安徽省的金寨县是我国首批90个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市、区);湖北省麻城市和安徽省潜山市(县)分别被列入全国第二批116个和第三批135个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市、区)。为了获得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考虑到相关数据在各类官方统计年鉴中较难获取,本书选择鄂皖大别山地区作为调研地区,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调研等方式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获取了研究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调研地区包括湖北省的大别山部分地区——浠水县、蕲春县、罗田县、英山县、麻城市和安徽省大别山的部分地区——金寨县、岳西县、霍山县、潜山市、宿松县共10个县市。在对上述10个县市的调研中发现,这些地区返乡的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贷款难”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本书选取上述县市作为研究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书所用数据均来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一年多的时间对湖北省和安徽省两地10个县市区的随机抽样调查。其间,2019年暑期在湖北省浠水县、蕲春县、罗田县、英山县、麻城市等进行调查,2020年暑期对安徽省金寨县、岳西县、霍山县、潜山市、宿松县等地进行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与面谈相结合方法,共发放各种形式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调查问卷835份,经过整理和分析,共得到有效问卷717份,有效调查问卷回收率达85.87%。其中,针对在县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调查问卷426份,有效调查问卷371份,有效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7.09%;针对在乡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调查问卷409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46份,有效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4.60%。

表3-1 鄂皖大别山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动机及占比

续表

注:数据来源于鄂皖大别山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数据整理。此项调查问题的选项为多项选择形式。

从对鄂皖大别山地区717名农民工返乡创业者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来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机可以归纳如下。

(一)家庭和个人因素

从表3-1可知,鄂皖大别山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家里有牵挂,返乡创业可以相互照应”“想为家乡作贡献”和“想实现自身价值”,占比分别为44.21%、29.71%、27.62%,说明鄂皖大别山地区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主要是出于家庭和个人因素的考量。此外,选择解决个人和家庭就业问题的比例为10.18%,说明有一部分农民工在外出务工过程中面临着就业压力,因此选择返乡就业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就业问题。

在县城的调查数据中,“想实现自身价值”在所列出的10个选项中占比最高,有近一半的调查者认为回县城创业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还有33.69%的人认为回县城创业可以为家乡做贡献。由此可以看出,返回县城创业的农民工更多的是出于个人理想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而选择创业。这种创业动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为成功创业奠定了基础。还有18.06%的人回县城创业是因为“家里有牵挂,返乡创业可以相互照应”,与前两项占比相比,选择这一项的人数明显偏少。以往的相关研究结果中,一些学者认为返乡创业主要的原因是照顾家庭。本书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分析认为,首先,家庭因素选项虽然占比与前两项相比较少,但仍列在了返县城创业的前3项。其次,学者们之前的原因分析缺少县城和乡村的明确划分。该数据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些农民工较倾向于返回县城创业。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来看,县城要优于乡村,一些农民工虽然不再在城市打工,但并不希望生活环境有太大改变,虽然家庭成员主要生活在乡村,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更希望在县城安家置业,这也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和县城安家置业之间进行衡量后的最佳选择。

在乡村的调查数据中,“家里有牵挂,返乡创业可以相互照应”在10个原因选项中占比最高,占比为39.60%,说明对于大多数返回乡村创业的农民工而言,家庭的因素起到了明显的“拉力”作用,返乡创业不仅可以增收,更重要的是可以兼顾家庭。从返回乡村创业者的年龄调查数据中也可以看出,返回乡村创业的农民工年龄普遍偏大,他们这一代的农民工与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外出打工赚钱而后回乡消费是目的,他们对家乡的依赖程度更高,因此,一旦选择放弃城市务工生活,他们更多地会考虑到家庭因素而选择回自己所在的乡村创业。在乡村创业中,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原因选项分别是“想为家乡做贡献”和“想实现自身价值”,说明选择返回乡村创业的农民工,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外出打工获得的经验技能和资金,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同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对人的需求的分析,也可以说明农民工在外出打工获得经济收益之后,希望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心理满足,通过返乡创业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创业政策环境因素

表3-1中,选择“家乡创业机会好”“有合适创业项目”和“政府支持”的人数占比分别为16.88%、15.48%、6.69%,这3项可以间接反映出创业政策和创业环境的好坏,因此,所占比例说明目前鄂皖大别山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从总体上看政策和环境欠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县城的调查数据中,“家乡创业机会好”是占比较高的一项,为16.98%,说明近些年来,我国政府积极鼓励大众创新创业,对于农民工来说,与城市创业相比,家乡创业的机会更多,单从农民工拥有的社会资本来说,在家乡拥有的社会资本要多于打工的城市。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使得农民工觉得回家乡创业的机会更好。然而,从调查数据来看,选择因有合适的创业项目和政府支持而返乡创业的比率分别仅占6.47%和9.97%,这说明在县城中,可作为创业的项目数量或范围较狭窄,政府能够以工业园区的形式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平台或者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有限,多数企业创业同业竞争较明显。

在乡村的调查数据中,“家乡创业机会好”“有合适创业项目”“解决个人和家庭就业问题”占比在10%以上,分别为15.61%、13.87%、10.40%。前两项的原因选择与前述的农民工回县城创业原因大致相同。值得一提的是,选择返乡村创业的原因为“解决个人和家庭就业问题”的人数占到了10.40%,说明这部分人返乡村创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因为在城市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无法解决就业问题。近些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利好政策,使得他们转向返乡创业解决就业问题,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即目前一部分农民工面临着在城市就业的压力。

从返县城创业和返乡村创业的数据分析中,可知二者在创业动因和创业项目选择机遇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返县城和返乡村的农民工创业动机不同。返回县城的农民工创业更加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而返回乡村的农民工创业更看重家庭因素。此外,返乡村的农民工因返乡解决个人和家庭的就业问题以及在外打工苦而选择返乡创业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县城的调查数据。因此,可以说返回县城的农民工更积极地选择创业,而返回乡村的农民工选择创业更多是出于被动的原因。其次,在创业项目选择机遇上,乡村的调查数据明显高于县城的调查数据,可能的原因是返回乡村创业的农民工,他们除可以选择规模种植养殖业、特色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外,还可以选择各种资本密集型产业或者批发零售业等行业,可选择的创业项目要多于县城。因此,在创业项目类型方面,政府应加强县城地区具有地方特色和地方资源优势创业项目的建设。

基于上述差异性分析,笔者认为,各级政府应针对不同的创业群体实施差异化的创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