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需求特征分析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需求特征分析

(一)融资需求顺序特征

根据优序融资理论,企业会依据不同融资方式产生的融资成本来选择最优的融资方式。一些学者在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顺序的研究中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其次是外源性融资,即在创业过程中,首先考虑利用自有资金,其次是通过亲友、银行借款、政府资助、互助社和民间融资等。为了能清楚地了解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的需求偏好和融资顺序,在此次的调查问卷中,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设置了“更倾向于获得哪种资金支持”选项和“除自有资金外创业所需的资金来源”选项,分别代表融资需求偏好和实际融资顺序。结果见表4-1和表4-2。

1.潜意识融资需求偏好特征

表4-1给出了鄂皖大别山地区总体以及分县城、乡村的返乡农民工潜意识需求偏好方面的特征。

表4-1 鄂皖大别山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潜意识融资需求偏好

注:数据来源于鄂皖大别山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数据整理。

(1)总体潜意识融资需求偏好不符合“优序融资”顺序

从调查数据中发现,鄂皖大别山地区返乡农民工总体创业融资偏好排序依次为:银行贷款(36.82%)、自有资金(19.52%)、政府专项补贴(16.88%)、亲朋好友借贷(13.53%)、民间借贷(7.95%)、乡村信用社(2.93%)和资金互助社(2.23%),其中银行贷款占比最高;而希望通过自有资金进行创业的占比仅为19.52%。这说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潜意识融资需求偏好并不符合“优序融资”顺序,这与多数学者研究一般中小企业创业融资的融资顺序不相符。

县城地区潜意识融资需求偏好略显“优序融资”顺序。返县城创业农民工的潜意识融资需求偏好和占比依次为:银行贷款(29.92%)、自有资金(26.42%)、亲朋好友借贷(15.36%)、政府专项补贴(14.29%)、民间借贷(10.24%)、资金互助社和乡村信用社借贷(1.89%)。该调查结果表明,县城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的需求偏好略符合优序融资理论,希望以自有资金创业的占比仅略低于银行贷款创业的占比。

乡村地区潜意识融资需求偏好更倾向于低风险的银行贷款和政府资助。返乡村创业农民工的潜意识融资需求偏好和占比依次为:银行贷款(44.22%)、政府专项补贴(19.65%)、自有资金(12.14%)、亲朋好友借贷(11.56%)、民间借贷(5.49%)、乡村信用社借贷(4.05%)和资金互助社(2.60%)。该结果表明,返乡村创业的农民工多数为风险规避者,更希望稳定的、有一定保障的资金支持。

从县城和乡村的潜意识需求偏好对比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县城创业的农民工更倾向于用自有资金创业,向民间借贷的比重也比乡村高,而他们向银行借贷的偏好却远远低于乡村的数据。

(2)正规金融机构在潜意识融资偏好中占主要地位

从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正规金融机构比较受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偏爱,银行贷款在潜意识融资偏好中仍占主要地位,政府专项补贴占比为16.88%。总体看,有近60%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正规金融获得创业资金。值得一提的是,在正规金融中,具有合作金融性质的资金互助社和乡村信用社借贷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融资需求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县城与乡村在对正规金融的潜意识需求偏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正规金融潜意识需求偏好的总体占比来看,乡村的占比远远高于县城的占比。其中,乡村占比为70.5%,而县城占比仅为48.19%。对于乡村而言,银行贷款、政府专项补贴对企业融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由此可见,在所希望获得的资金需求能够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能够从银行和政府获得资金资助风险更小,更稳妥。因此,返乡村创业的农民工对正规金融的偏好远远大于返县城创业的农民工。

(3)潜意识融资需求偏好的原因分析

返乡农民工创业中潜意识需求偏好不符合“优序融资”顺序,其原因主要是“优序融资”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宏观层面上的中小企业,而并非专门针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对于多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而言,他们创业的自有资金非常有限,多数是外出务工的收入,用这些资金创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常常需要借贷资金创业。由于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多数是中小微企业,企业规模小,经营利润不高,因此,潜意识融资偏好中较倾向于借贷利率低的正规金融机构,虽然亲朋好友借贷是一些非利率的借贷,但人情债最终也是要还的。所以,正规金融机构自然就占据了返乡农民工潜意识需求偏好的主体地位。

2.实际融资需求特点

表4-2给出了鄂皖大别山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除使用自有资金外的实际融资情况。

表4-2 鄂皖大别山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实际融资需求偏好

注:数据来源于鄂皖大别山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数据整理。

(1)实际融资顺序与潜意识融资偏好恰恰相反

从上述潜意识融资偏好可知,返乡农民工更倾向于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实际的融资顺序则与潜意识偏好相差甚远。从调查数据看,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除自有资金外,多数来自父母或亲友资助,占比为35.57%;其次是找合伙人投资,占比为23.85%;银行贷款仅占到了19.80%;政府资助占比更低,仅为9.90%。说明实际的金融供给服务没能满足借贷人的潜意识需求。

县城的调查数据显示这种融资需求的偏差也比较明显,潜意识融资需求中,向父母或亲友借贷排在第三位,而在实际融资需求中却排在了第一位;在潜意识融资需求排在第一位的银行贷款,在实际融资需求偏好中却排在了第三位。说明在实际融资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潜意识融资需求偏好不能在实际融资需求中实现。

乡村的数据同样显示了这种潜意识融资需求偏好与实际融资需求顺序的偏差。潜意识中银行贷款排在第一位,而在实际融资需求中排在了第二位;潜意识需求偏好中排在第二位的政府资助,在实际需求中却排在了第五位。

(2)父母或亲友资助是除自有资金外主要的创业资金来源

虽然在潜意识融资偏好中,多数企业向亲朋好友借贷的意愿不强,但在实际融资需求中,无论是乡村地区还是县城地区,从亲朋好友处获得资金资助的比重都是最高的。这也更加说明了返乡农民工在银行贷款不能充分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只有通过亲朋好友资助来解决企业的实际融资困难。此外,从上述实际融资需求偏好中也可以看出,返乡农民工的融资渠道非常狭窄,在调查中,仅有2.09%的调查者在实际融资需求偏好选项中选择了“其他”的融资方式。

(3)实际融资需求偏好产生的原因

首先,正规金融贷款额度与贷款期限难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虽然多数农民工返乡创业都希望能够从正规金融获得贷款,但由于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较严格、审批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使得返乡创业农民工很难顺利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特别是县城地区的企业,其企业规模和资金需求量普遍高于乡村,少量短期的资金供给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而更高的贷款金额又有更高的门槛,这些企业又难以达到。因此,乡村地区企业易于满足从银行获得的小额短期贷款,而县城地区的企业则很难通过银行贷款满足其融资需要。

其次,乡村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可选择的融资方式有限。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源性融资,包括内部债务和内部权益;另一种是外源性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其中,直接融资主要有债券融资、上市融资、民间借贷、商业信用、国家专项基金等,间接融资主要是指银行贷款和非银行机构贷款。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特别是乡村资本市场发展仍相对滞后,企业难以通过发行债券或上市进行融资,因此,在县城地区,企业会选择亲朋好友资助和找合伙人投资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而在乡村地区,企业更多的是靠亲朋好友资助来解决融资问题。此外,政府专项补贴作为直补的方式,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方式的有益补充。但由于近年来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人数逐年增多,特别是乡村地区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因此,政府专项补贴从数量上难以充分满足广大乡村企业的资助需求。

(二)返乡创业农民工融资意愿强,单个融资需求额度小,个体信用度较高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对融资需求意愿非常强烈。从调查数据中发现(详见表4-3),有近84%的被调查者有借贷的需求,而认为自己在创业中不需要资金支持的仅占16.73%。从融资需求的单笔数额来看,希望获得20万元以下资金支持的调查者占到了总调查者的31.38%,希望获得20万—50万元贷款的占到31.80%。由此可以看出,返乡农民工创业需要的资金支持单笔数额较少,但需求总量却很大。

县城比乡村的资金需求意愿更强烈。县城中认为创业需要资金支持的占85%左右,而乡村中的占比约为82%。县城中资金支持需求在20万元以下的占比也明显低于县城。而在县城中,需求额度较高的50万元以上的占比则要高于乡村。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返县城的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规模要大于返乡村农民工创办的企业。

从贷款的偿还情况看,农民工贷款偿还率较高。调查数据显示,有64.66%的人能够按期按数偿还贷款;有11.85%的人有过延期偿还的情况;只有4.57%的人无法偿还贷款。因此,多数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个体信用度较高,较少有拖欠贷款的现象。

表4-3 鄂皖大别山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希望获得的资金支持情况

注:数据源于鄂皖大别山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数据整理。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成本高

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融资成本可从借贷的利率、贷款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以及表现在非利率方面的隐性借贷成本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出于借贷风险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为农民工贷款时,往往会提高贷款利率以防止借贷风险。因此,贷款的高利率大大增加了创业融资的成本。在对鄂皖大别山地区返乡农民工借贷产生的利率调查中发现(详见表4-4),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利率与银行基准利率相当或更低的占比为57.57%,此项调查在非正规金融机构借贷中占比为46.73%;而贷款利率高于银行基准利率2倍以上的,正规金融占比为8.59%,非正规金融占比为15.58%。也就是说从总体看,能够以银行基准利率或更低的利率获得贷款的人仅有半数,还有一半的农民工创业贷款需要付较高的利率。

贷款所需的时间和所耗费的精力等隐性成本较高。从政府专项和金融机构(如银行或农信社)获得贷款常常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从审批到获得贷款往往需要至少1个月时间,有的甚至要3个月以上。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有54.68%的人认为从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手续复杂,有51.77%的人认为获得政府专项的手续也很复杂;在调查中,认为“贷款审批时间长”的占比分别为28.69%和32.43%。从正规金融获得贷款的时间为15天以下的占30.37%、15—30天的占39.79%、1—2个月的占23.56%,2个月以上的占6.28%。由此可知,有近一半的人想从正规金融获得贷款需要1个月以上的时间;从非正规金融获得贷款的时间分布情况为,15天以下的占47.00%、15—30天的占35.50%、1—2个月的占14.50%、2个月以上的占3.00%。虽然从贷款获得的时间上非正规金融机构要快于正规金融机构,但非正规机构的借贷利率又往往高于正规金融机构,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也增加了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成本。

此外,从亲友、熟人等处借贷的隐性成本也不可忽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联系比城市紧密,因此民间借贷比较盛行。然而,民间借贷利息率比较高,即便是一些熟人借贷,如亲戚、朋友等,虽然没有利息率,但却欠下了人情债。从调查数据中也可看出,当问到调查者“哪种借贷成本最高时”,有24.53%的人选择了亲朋好友借款,仅次于工、农、商银行的借贷成本。因此,总体上看,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需求的成本较高。

表4-4 鄂皖大别山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实际贷款利率与获得贷款的时间

注:数据源于鄂皖大别山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数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