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业能力偏低,管理经验不足
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创业者的创业素质和能力。从鄂皖大别山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走访调查以及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虽然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占比较多,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掌握了一些专业技能,但他们普遍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和正规的创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创业行为都是凭个人经验,甚至是仅凭借创业热情,特别是返回乡村的农民工,大部分对创业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尤其是在管理能力、经营理念和创新思维等方面与现代生产经营管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最大短板。空有创业热情不行,只有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返乡农民工自身的个人修养和文化、管理水平,才能实现成功创业。
(二)创业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绝大多数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企业规模小,涉及的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也是属于简单加工制造和服务型产业,因此同业竞争压力大,产品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虽然船小好掉头,但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一般较弱,一个大浪就可能掀翻一条小船,加上创业者普遍缺乏管理经验,从而大大降低了创业的成功率。同时,对于缺乏创业经验和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返乡农民工,其市场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限,大多借鉴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创业模式,难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一般返乡农民工会在自身熟悉的领域内创业,部分农民工会选择继续靠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仍选择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创业。这会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项目同质化程度高,导致农民工创业者陷入恶性竞争处境。也有部分农民工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选择新兴创业方向,如网红打卡店、快消品店等,但由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获得消费者青睐,难以抢占市场份额。返乡农民工普遍市场拓展能力不强,对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的了解不够深入,难以有效把握市场需求,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加大了创业风险。
(三)创业环境有待改善,物流成本高
虽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诸多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但许多政策落实不到位。首先,政府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项目引导、创业的基本要素配备等方面没有提供充足有效的平台支持,多数农民工创业都比较盲目,缺乏科学的创业规划和指导,缺乏及时有效的创业信息。其次,政府的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且政府与创业者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得政府不能及时了解创业者的合理需求,使政策形同虚设。最后,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而他们抗风险能力弱,因此需要政府能在各方面为他们的创业保驾护航。然而,政府在许多方面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支持力度不够。同时,随着电子商务加速向农村地区下沉,农村地区的线上经济业务已越发活跃,为创业者的产品推广和市场拓展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但是,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欠发达的物流运输系统也给返乡创业者带来了较大的难题与挑战,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不畅通。过高的物流运输成本直接拉高了农村地区所生产产品的销售价格,使得产品在外地市场的竞争力下降。
(四)技术人才缺乏,科技支撑弱
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才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返乡农民工创业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人才来源少。人才获得途径单一,新型创业人才缺乏。二是人才培养难。农民工创业者受教育程度不高,学习能力较弱。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多为当地农民,专业管理知识匮乏,为了实现企业更好地发展,需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壮大人才队伍、建立创业人才储备智库等。在一些返乡创业的项目中,因为缺少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先进的生产经营技术无法引入当地的产业发展中,造成相关产业经营不善,效益亏损,使得产业难以获得健康长远的发展,这已经成了当前制约返乡创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五)创业自有资金有限,融资能力差
从本次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农民工返乡创业最大的问题仍是融资难。本书在对鄂皖大别山地区的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调查发现,虽然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各级政府也出台相应政策予以一定的扶持,但创业初期投入多而回报慢的投资规律让创业农民工面临可流动资金短缺、资金周转难度逐步加大的困境。有近84%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资金需求,仅有约16%的人不需要资金支持。由此可见,多数农民工返乡创业都面临着资金不足的情况。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不足问题伴随着创业的全过程。创业初期,由于自有资金有限,创业经验不足,极易出现创业进行一半而资金断裂的情况。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因扩大规模而出现的资金不足问题。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受到其内部的体制结构以及信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支持仍非常谨慎,多数返乡创业农民工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他们创业需要的足额资金,资金不足严重阻滞了农民工返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