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保险的必要性
(一)化解金融机构等信贷与担保风险,突破融资瓶颈
1.返乡创业农民工信贷可抵押方式单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从前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失衡分析中可知,目前我国返乡农民工创业仍面临融资难问题,其原因主要是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信用度不够,表现为缺乏抵押资产。
(1)可抵押资产构成单一
抵押资产一直作为金融机构规避信贷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横亘在金融机构与农村借贷者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一方面,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可提供的抵押资产,如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不具有可抵押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其他可抵押的非不动产,如应收账款等,多数金融机构不予以认可。虽然一些试点地区正在努力尝试拓展农村可抵押资产的方式,但由于该项试点需要政府多方部门协调运作,需要金融机构配合进行针对性的体制和机制改革,而这样的改革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需要相应的成本投入,因此金融机构缺乏一定的动力。
(2)可抵押资产配套法规缺失
完整的抵押资产信贷手段需要有相关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予以配套,才能得以发挥抵押资产的效力。目前,我国在抵押资产的登记、评估、审批和实施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仍需进一步制定和完善。
由此可知,我国目前在针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融资信贷可抵押手段上仍然非常单一,而抵押资产的不足,一方面使金融机构在开拓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服务市场方面畏首畏尾;另一方面,如果放宽抵押信贷机制又极易造成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在这种两难的选择下,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保险不失为一种两全的选择,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而言,减轻了他们在金融机构信贷的压力和成本,同时金融机构的融资性损失风险也可通过购买保险而得以化解。
2.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担保机构风险大
担保机构主要是为借贷者提供有效担保,从而能够顺利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当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无法向金融机构提供有效担保时,他们可以通过担保公司为其担保而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然而,我国目前农村地区的担保机构发展起步较晚,为农村地区提供的担保服务极为有限。其主要原因仍然是被担保方难以提供充足的抵押物,为了规避风险,担保公司往往不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进行担保。此外,农村地区的担保公司规模小、资本有限、担保实力弱。政府在对担保公司的财政支持方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担保公司自身的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防范手段。
上述问题使得农村担保公司同样面临着与金融机构相似的融资担保风险问题。在一些融资担保较发达的国家,担保公司甚至可以为担保方提供无抵押担保,一方面是因为抵押担保行业经过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也积蓄了足够的实力;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税收减免,托底风险补偿等财政政策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激励和保证了担保公司在农村发展业务的可持续性。在我国,这两方面都十分欠缺。实行返乡农民工创业保险同样可以为担保公司的发展提供防范风险保障,激励担保公司积极拓展农村担保业务。
(二)助推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提供融资保障
对于企业来说,初创资金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竞争力,进而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因此,创业初期的资金是否充足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对于返乡农民工来说,他们创业的初始资金多数是依靠打工积蓄,以及亲朋好友的借助,所以初创资金非常有限。因此金融机构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的供给便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然而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这个借贷群体,商业性金融机构往往会出于对信贷风险的防范而对他们惜贷。这严重降低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因此,返乡农民工创业保险机制的引入,将会为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保障初创企业成功创业
通过引入保险机制,商业银行可将贷款本息向保险公司投保,从而转移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降低了商业银行向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授信的风险,提高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初期资金的可获得性,为成功创业铺路。
2.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由于金融机构通过创业保险化解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风险,使得多数返乡农民工开启了创业之路。一些经营能力强的创业者,通过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进而又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因此,保险机制的引入将大大增强返乡农民工整体的创业成功率。
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将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对于多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而言,他们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甚至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的成功创业也许不会增加我国大型知名企业的数量,但很可能会为我国广大农村的发展出一份力。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不仅为目前800万的返乡农民工创业打了强心剂,还会为未来若干年潜在的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