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念
小学生在班上,老师会跟他们讲:“我们班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有一组、二组、三组等,有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等,有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体育老师等,还有我们许许多多的同学,班主任是这个班的头领。”农民在村里,村长会跟他们讲:“我们这个村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有一队、二队、三队等,有会计、有出纳、有队长等,还有我们许许多多的村民,村长是这个村的头领。”工人在厂里,厂长会跟他们讲:“我们厂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有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等,有副厂长、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车间主任等,还有我们许许多多的工人,厂长是这个厂的头领。”大到我们的国家,我们常常会这样讲:“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有各直辖市、各省、各民族自治区等,有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省长、市长、县长等,还有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国家主席是我们的头领。”如此这般,我们大致能够理解“整体”讲的就是班级、村、厂和国家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从华夏大地滋长起来的中医学也深深地打上了这“整体”的烙印。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就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人体各个部分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认为人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而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决定了它们彼此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而产生复杂的病理反应。这种整体的联系或影响,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而实现的,具体表现在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中医学在病理上的整体观,主要表现在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变方面。如脏腑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经络而反映于体表;而体表组织器官的病变也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脏腑。同时,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也可以通过经络而相互影响,发生疾病的传变。
中医治疗学强调治疗要从整体出发,注意整体的阴阳气血失调情况,并从协调整体阴阳气血及脏腑的平衡出发,扶正祛邪,消除病变对全身的影响,切断病变在脏腑间相互传变所造成的连锁反应,从而通过整体的治疗效应,达到消除病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人体不仅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整体关系。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属于生理范围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是一年四季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人体在四季气候的规律性影响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来适应。
如春夏阳气升发在外,气血容易浮于体表,故皮肤松弛,腠理开泄,人体就以出汗散热来调节。秋冬阳气收敛内藏,气血闭于内,故皮肤致密,出汗减少,体内必须排出的水液就从小便排出。在病理上人体也同样受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当气候变化过于剧烈,超过了机体调节功能的一定限度,或由于机体本身不够健全,不能与外在的变化相适应时,就会产生疾病。如春天多温病,夏天多热病,秋天多燥病,冬天多伤寒。因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旦易地而处,环境突然改变,初期多感不太适应,但经过一定时间,也就逐渐地能够适应。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在病理上也有不同的变化,特别是某些地方性疾病,更是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如处于低洼潮湿之地的人,多发关节疼痛或痿弱不能行走等病;居住高山上的人,多出现瘿病(大脖子病);湖区多见虫臌病等。许多地方病都与当地地理环境及生活习俗密切相关。这都是因为人与自然界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木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