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丹
《思旧》
唐·白居易
闲日一思旧,旧游如目前。
再思今何在,零落归下泉。
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
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
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
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绵。
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
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
况在少壮时,亦为嗜欲牵。
但耽荤与血,不识汞与铅。
饥来吞热物,渴来饮寒泉。
诗役五藏神,酒汨三丹田。
随日合破坏,至今粗完全。
齿牙未缺落,肢体尚轻便。
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
且进杯中物,其余皆付天。
根据这首诗,可知韩愈是因为服食硫黄一病不起的,元稹的早逝也跟服食丹药有直接关系,杜牧也因为丹药,成为素食主义者。白居易因为没有服食过丹药,却比他们活得都长寿。白居易的长寿,很好地印证了《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的诗句,这诗接着“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两句的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白居易的长寿之道是“但耽荤与血,不识汞与铅”。
丹药是中药药剂种类的一个分支,是中国古代的术士们所开创出来的,在古代,丹药所代表的意思有两个:一为仙丹,二为普通药剂。诗中所述丹药实指仙丹。
古代术士们练出来的丹药,专业的称谓是外丹,指用炉鼎烧炼金石,配制成药饵,做成长生不死的金丹。炼丹术在我国起源甚早,约产生于汉武帝时,当时方士李少君“化丹沙为黄金”以作饮食器,就是烧炼金丹。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用阴阳论述金丹,被誉为“万古丹经王”。东晋葛洪对当时流传的外丹加以总结,著《抱朴子》一书,将外丹分为神丹、金液、黄金三种,并称金丹为药,烧之愈久,变化愈妙,百炼不消,毕天不朽,人若服之能令人不老不死。总体来说,都是一些重金属和矿物质,不具备延年益寿的功能。
中国历代封建权贵们,都在想长生不老。尤其是皇室们,他们认为能长生的东西就是“丹药”。中国皇帝的死亡也有很多都是因为“丹药”。唐朝从建立到灭亡的290年间,一共有21位皇帝。这21位皇帝中,至少有5位是因为服用丹药中毒而丧命的,他们分别是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天子带头,百姓也开始迷信,所以白居易对此不正之风很不满,便写下诗歌来告诫人们。
人类的医学发展是朝着科学文明方向发展的,中医认为人要长寿,其生活是按照自然规律,趋利避害及正确祛疾以延长寿命。但是,现在社会,方术、丹药之类害死过无数人的东西,竟然改头换面,被一些招摇撞骗的假神医们利用,以气功、食疗、丹药等方法,愚弄百姓。可见,愚昧也是国人难以祛除的痼疾。
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