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书法,形神相依的妙法

中医与书法,形神相依的妙法

中医的形,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就狭义的来讲,中医的形包括人的外在形态,诸如毛发、头颅、五官、颈项、四肢、躯干等的各自形态,毛发有长短、多少、黑白、润泽干枯,头颅有大小、畸形与否,五官有眼、耳、鼻、口、咽的各自征象,颈项有软硬、灵活与否,四肢有干枯润泽、肿胀萎缩畸形与否,躯干有丰腴瘦削、青紫肿胀畸形与否,等等。就广义来讲,中医的形包括的内容极其广泛,除以上狭义以外,大致包含有形的脉象、有形的舌质、有形的舌苔、有形的针灸方法、有形的推拿技法、有形的中药、有形的方药组合等,脉象大致可归纳为28种,舌质也有诸多分类,舌苔根据寒热痰湿等各具特色,针灸的方法、推拿的技法、中药的种类和方药的组合更是不可一言而尽。广义和狭义的形,赋予了中医包罗万象的外在形式,广泛存在于中医的每一个角落,为中医的神提供了依附的基础。

中医的神,就狭义的来讲,是指人的“得神”与“失神”之神,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是也。然而,就广义来讲,我认为中医的神泛指存在于人的形体内和诸多诊法、技法、组方用药中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诊法精髓、技法妙用和组方用药经验等,它依附于特定的形,却赋予形生命的活力,使形一点也不干枯乏味。

书法之形,是指书法的外在形状,凡是纸上可见的东西,如点画用笔、字体间架、通篇章法与墨色等,都归属于书法之形,它在书法艺术中形成一种既定的、不可抛弃的形象。就“形”而言,书法艺术注重字的点画、用笔与结构,整体的行气与章法等。点画是构成文字的基本要素,也是书法的基本功;一字之内,横直撇捺钩点等笔画,就是欣赏书法时首先会看到的东西,这些笔画如何写成,怎样才算写好,才算美,关键在于用笔;我们在书写时,往往要用方笔、圆笔、中锋、侧锋等,用不同笔法写出的点画,就会有不同的造型与效果;有点如高山坠石,横如千里阵云,戈如百钧弩发,牵如万岁枯藤……,不可一语而尽。结众画为一字,叫结体,结体讲“计白当黑”;结众字而成篇,叫章法,章法讲“分间布白”;结体是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关系;一幅书法作品,字字各有其位置,行行均有其排,这些都是书法之形。

书法之神,是指书法内在的精神,它能透露书家的修养个性与书写时的思想情感。“神”所寄寓的是书法作品中独特的精神氛围,以及作品中所散发出的气息,感受到作品的神采、神韵等,书法作品中“神”的获取和感受,是很难做到的。

中医讲形神统一,即形和神不能分离。一旦形和神分离,狭义上讲,人就会死亡;广义上讲,还包括失去相应诊法的意义、相应技法的作用和相应组方用药的目的;更宽泛一点讲,如果不能掌握形神统一,就不能做一名好中医,更不能成其为中医之大家,中医也就不成其为中医。

书法讲形神兼备。一是说,“神采为上,以形写神”,南齐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有多得?”以此讲来,书法艺术讲的是以恰当的形质表现出书家内心的真挚感情,才是书法的真谛和美妙所在。二是说“我神”与“他神”,所谓“他神”是书法创作者所领悟到古代书家的个性情感、人格精神和生命的情趣;而“我神”则是自己对生命、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是“我”的精神情趣的表现;只有化“他神”入“我神”之中,“他神”为“我神”之引导,才能“古化为我”。

不论中医还是书法,都有各自的形与神,它们不但都不缺少,更是不可或缺。中医缺少形,无可触摸,不可探究;书法缺少形,无美可言,无物可视。中医缺少神,人不复存在,诊不得法,技不得灵,药不显其效,徒有其形而不可谓中医;书法缺少神,思绪不复显,情感不得张,心境无以表,徒有其形而不可谓书法。中医和书法,其神皆以形为依附,其形皆以神为内真和根本,形神相互依存,不可或缺。

清代名医·何鸿舫《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