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相名医两兼顾 太守成了坐堂医
2025年08月10日
良相名医两兼顾 太守成了坐堂医
东汉灵帝时(约公元168—188年),张仲景承袭家门,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长沙郡:秦置,下辖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9县。长沙太守:类似今天湖南省省长)。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践行他“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的理念。
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爷作风,总是太守、良医两相兼顾,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他应接不暇,于是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仔细地为群众诊治。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后来,人民为了怀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堂药店”,这就是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
按:坐堂医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坐堂医源于汉代。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做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医,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这种称呼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