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寒交迫耳冻伤 医圣巧施娇耳汤

饥寒交迫耳冻伤 医圣巧施娇耳汤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冬至这一天,他途经南洋,看见当地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严重,便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分给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老百姓从冬至到除夕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模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后人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并约定在冬至和大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病救人的恩德,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按:冻疮是指因寒邪侵袭过久,手背、足背、耳廓、面颊等部位出现红肿发凉、瘙痒疼痛,甚至皮肤紫暗、溃烂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妇女、儿童和老人常受累。羊肉营养丰富,属于中药食材,常吃羊肉可以补血助阳、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羊肉属于热量肉食,可以让体寒的人变得身体暖和,但是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等上火症状的人不宜食用。患有肝病、高血压、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病人,或者在发热期间也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