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第一写家——傅山

清初第一写家——傅山

2007年9月25日下午,山西博物院主馆大厅举行了“霜红之韵·傅山诞辰400周年书画大展”开幕仪式,隆重纪念山西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傅山诞辰400周年。当次展览展示面积近700平方米,共展出傅山作品100余件,主办方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山东省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借展傅山书画精品30余件,力图更清晰、更完整地向公众展示傅山这一文化巨人的形象。这是有史以来傅山的作品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也是傅山墨宝遗珍第一次聚首家乡。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些作品300年来一直被书法爱好者奉为宝帖法书,有些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向观众展出的稀世墨宝。

傅山生于1607年,卒于1684年。处于董赵书风笼罩书坛之际的他,书法初学赵孟 、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明亡以后因对颜真卿的人品书品推崇备至,终身研习颜氏书法,再后直取魏晋,逆流而上,直入渊薮。因为他学富五车,积学深厚,又颇具个性,特别是受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的影响,他的书法具有一种奇特的怪味。他在书法艺术理论上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对整个书法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主要作品包括《草书孟浩然诗》《右军大醉诗轴》《行草五律诗轴》《草书立轴》等100多件。

傅山长于书法,通晓经史、诸子、释老之学,同时在医学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他在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均有很高的技术,尤以妇科为最。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辞海·医药卫生分册》将他收入“医学人物”,列古今中医中药学界重要人物七 十一人之一。

著有临床基础理论著作《外经微言》,分九卷,一卷论养生、天癸、月经、子嗣、寿夭,二卷论经络始终、标本顺逆,三四五卷论五行生克、脏腑气化,六七卷论五运六气、四时八风,八卷论伤寒、瘟疫,九卷论阴阳寒热等,分别从不同角度阐发《内经》理论,是“学习和研究《内经》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著有综合性临床著作《辨证录》《大小诸症方论》《石室秘录》等。其中《辨证录》以“证”为纲,共14卷,分外感科、内科杂症、妇科、外科、幼科5科,126门766症,理、法、方、药悉备;《大小诸症方论》以“方”为纲,其中“小儿科方论”介绍小儿常见病24种用方37条,“杂症方论”介绍内、外、儿、妇、眼科病174症用方264条;《石室秘录》以“法”为纲,以128法统内、外、妇、儿、伤五科406症,体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同治、异病异治”的规律。

著有专科著作《傅青主女科》《男科》《青囊秘诀》等。其中《青囊秘诀》把外科疾病视为整体病变的局部表现,对21种疮疡,使用98条方剂口服内消,形成了系统的以消、托、补为主要内容的理、法、方、药完备的外科医疗体系;《女科》《男科》则流传更广,尤以《女科》著名,在当代中医妇科仍奉为案头必备之书。

傅山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杰出代表,世出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在诗、文、书、画诸方面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堪称“清初第一写家”。然而,因为他身逢明末清初,秉性刚直不阿,在精研诗、文、书、画的同时,以“余力”探究中医学,济世救民,他的医学成就也非同一般,值得后人敬仰。

傅山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