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 珀

琥 珀

《咏琥珀》

唐·韦应物

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

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描写的一块内含有蚊蚋的琥珀,当松树流下黏稠的泪滴,如果恰巧有一只蚊蚋在下面,它的泪滴到它身上,那么,就是诗人描述的样子了。

琥珀,为古代松科松属植物的树脂,埋藏在地下经年久转化而成的化石样物质。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虎魄”“兽魄”“顿牟”“遗玉”“红珠”“董陆”,名称有很多种,有的传说是“虎死后精魂入土而化”,有的传说是“龙血入地而成”,有的甚至是“虎的目光凝聚而成”。琥珀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珍贵宝石,晶莹透明,色彩绚丽动人,暗处透过灯光一看,仿佛是一颗夜明珠。在李白的诗句中也有琥珀,“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很久以前琥珀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琥珀可以入药,而且还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南北朝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概括的琥珀三大功效为:一是去惊定神,二是活血散淤,三是利尿通淋。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琥珀可以“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淤血,痛五淋”。所以临床也有三大用途:第一,用于治疗失眠、心悸;第二,用于治疗月经不通;第三,用于治疗小便不畅。琥珀加水煮沸不会融化变软,久煮不化,所以服用方法是研粉冲服。

诗人说琥珀曾为茯神,那茯神又为何物呢?茯神为茯苓菌的菌核抱松根而生的部分。味甘、淡,性平,人心、脾经。因其抱木心而生,故可医人心病,可以祛心经之痰湿,以开心益智、安魂养神,用于治疗心虚惊悸、失眠、健忘、惊痫、小便不利等症。

说起茯神,古人对它的认识莫过于大文学家柳宗元了,其有一篇《辨茯神文》而传世。柳宗元因长年笔耕劳累,患有心悸、胸痛病,医生嘱其将中药茯神二两煎汤服用。柳按医嘱从市场买了“茯神”煎服,哪知服后不久便觉得胸中烦闷加重,头昏恶心,精神恍惚。家人急将柳送至医生处。柳倾其苦衷,怨其医道。医生甚感奇怪,遂让柳的家人取来药渣审视。原来柳买来的不是茯神,而是老芋。医生说:“非我医方有错,是先生被药贩所骗,错买了毒芋。”医生又介绍说,毒芋又叫蹲鸱、野芋,主产于钱塘一带,食之有毒,形叶相似如一根,可杀人;而茯神则是补益上品。二者一补一毒,天地之别。真相大白,柳先生向医生作揖赔罪。医生让徒弟将上等茯神取来送给柳先生,让其按法服用。半月后,柳先生康复。假药野芋冒充茯神出售,可致人中毒,老百姓如何识得真假?柳先生一直挂记着这事,他欣然运笔于纸上,写下了《辨茯神文》一文,文中写道:“茯神之神,在于舒肝愉心,解积化滞,调和阴阳,君子食之,其乐扬扬。野芋多生于低温之地,于水中潜藏繁盛,常与蝗虫混杂滋生。单夫施计伎,刮野芋皮,削于茯神状,中空而外泽,以假乱真,敝之误服之,险遭不测。乱真之世,无力挽救,药物既多假,知之者甚少,故蓍词意,以悟来者。”

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