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溃被围人马饥 冒食“山遇”转安危

兵溃被围人马饥 冒食“山遇”转安危

相传很久以前,有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强国把弱国打败了。弱国军队丢盔弃甲,一败涂地,强国军队乘胜追击,占领了弱国的许多土地。最后弱国军队只剩下几千人马,便逃进了一座大山。强国军队攻到山下,但由于山势陡峭,易守难攻,几次进攻都未取胜,于是,他们便将这座山团团包围。他们想包围了这座山,弱国军队便难以突破,人不得食,马不得草,用不了多久就会出山投降,不然就会活活饿死。于是,他们便围而不攻,坐等敌军投降。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弱国军队毫无动静,强国的指挥官计算着弱国军队带的粮草大约已吃完了。三四个月过去,弱国军队仍然毫无动静。强国军队的指挥官想,此时敌人肯定已经没有粮吃,大约正在杀马充饥。五六个月过去了,被包围的军队还是没有动静。强国军队的指挥官判断敌军的马匹已被吃光,再不投降,便只有活活饿死了,他让士兵高喊劝降,但弱国军队并不回答,只是射出几支冷箭。到了第八个月,强国的指挥官算定敌军已死亡过半,于是便放松警惕,整天饮酒作乐。有一天晚上,强国军队正在蒙头酣睡,突然,从山中冲出一支人强马壮的军队,径直杀向强国大营。结果弱国军队大获全胜,把失去的国土全部夺了回来。

弱国军队在山中被困将近一年,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为何不但没有饿死,反而兵强马壮呢?原来山中到处长着一种草,这种草夏天开白色或淡绿色的花,地下的根茎呈圆柱状或棒状。士兵们在山中以它充饥,而马就吃树叶和这种草的藤叶。将近一年时间,弱国军队在山中休整了濒于溃散的军队,喂壮了疲劳待毙的马匹,于是乘着强国不备,趁黑夜杀下山去,大获全胜。

为了记住这种草,大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作“山遇”,意思是说刚好在山里缺粮的时候遇到了它。这样,“山遇”就被人们逐渐食用了。在食用中人们慢慢发现,它不仅能像粮食一样,而且还有健脾胃、补肺肾的功效,吃了它可以治疗脾虚泄泻等症,于是就将“山遇”改名为山药了。

采山药

按:山药为薯蓣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薯蓣的根茎。主产于河南、江苏、广西、湖南等地。霜降后采挖。刮去粗皮,晒干或烘干,为“毛山药”;再经浸软闷透,搓压为圆柱状,晒干打光,成为“光山药”。润透,切厚片,补阴生津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山药既补脾肺之气,又益肺肾之阴,并能固涩肾精、生津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