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求古训著伤寒 博采众方成医圣
2025年08月10日
勤求古训著伤寒 博采众方成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中国东汉伟大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是读书人,在朝廷做官,因此他从小就有机会接触许多典籍。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且酷爱医学。他阅读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他说:“余每览越人(即扁鹊)人虢之诊,望齐侯(即蔡桓公)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他一生“勤求古训”,曾仔细研读《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其中,《素问》对他影响最大。《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作了发展。他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即一切因外感引起的疾病,都可叫作“伤寒”。他还对前人的“辨证论治”治病原则认真加以研究,从而提出“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
他除了“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甚至民间验方也尽力搜集。他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广积资料。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宋代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