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光

岐黄之光

远古时候的陕西黄陵,有这样一个聪明异常的人物,他不仅战胜了炎帝、蚩尤,成了当时多部落联盟的领袖,还发明了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并努力使这些领域得到良好发展。他姓公孙,出生在河南新郑的轩辕之丘,故人们称他为公孙黄帝、轩辕黄帝。因为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业绩,被后人称誉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同样在陕西,与黄帝同一时期,有一个叫歧伯的人,他从小就善于思考,对很多东西都有浓厚的兴趣,多才多艺。他懂音乐,会制作和使用乐器。人们尊岐伯为天师。后来,因为见不得人们生病死亡,就立志学医,他最终成了名医。

黄帝和岐伯这样两个志向远大、情趣相投的人,很自然就走到了一起。一个为君,一个为臣。那时,人们还不懂医术,生命都是自生自灭,加上自然灾害频繁,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因病而亡。黄帝和岐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一些医学问题,人怎么适应自然的变化,怎么养生才能长寿,一些常见疾病怎样预防和治疗……黄帝尊岐伯为师,常常虚心向岐伯讨教,得了方法用于民间养生防病,救民于病痛的水火之中。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就生动地记录了黄帝与岐伯一问一答的事情。从《黄帝内经》的内容来看,黄帝的问题有思想、有深度,岐伯的回答有高度、有见识、有前瞻性,不论问与答,都是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一直到现在,《黄帝内经》也是指导人们养生保健的权威性医学著作。

其实,到现在为止,构思巧妙的《黄帝内经》到底出自谁的笔下,还是个谜。可是,黄帝和岐伯却因此被人们视为医家始祖。“岐黄”是岐伯与黄帝的合称,也用来代指中医,岐黄之术、岐黄之道也被用来指中医学术。千百年来,岐黄之光像天边的启明星,一直照亮着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向。

歧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