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 疮
《疥》
宋·王安石
浮阳燥欲出,阴湿与之战。
燥湿相留连,虫出乃投间。
搔肤血至股,解衣燎炉炭。
方其惬心时,更自无可患。
呼医急治之,莫惜千金散。
有乐即有苦,惬心非所愿。
疥疮是由疥虫寄生在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皮肤病。《说文解字》曰:疥,瘙也。故,疥疮是以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王安石用诗歌的形式将患者的痛苦说得淋漓尽致,也感叹当时治疗此病费用之昂贵。
《诸病源候论》云:“疥者,……多生于足,乃至遍体。……干疥者,但痒,搔之皮起干痂。湿疥者,小疮皮薄,常有汁出,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水内瘸虫。”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内蕴,疥虫侵袭,郁于皮肤所致。通过接触传染,其传染性很强,在一家人或集体宿舍中往往相互传染,集体发病。
疥疮主要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如与患者同床共被、握手、抱过患病的小孩等,尤其身体的密切接触,更易被传染;间接接触,如接触了被疥虫污染的衣服、毛巾、鞋袜、被褥、浴巾等。疥疮传播速度快且传染性很强,一般疥虫离开人体能存活2~3天,因此,使用病人用过的衣服、被褥、鞋袜、帽子、枕巾可被间接传染,因而该病在一家人或集体宿舍中往往相互传染。
疥疮发病部位多见于皮肤皱折处及薄嫩部位,如指缝、腕部、肘窝、腋窝、乳房下、脐周、下腹部、外生殖器和股内侧等部位,故民间有流传说:“疥疮像条龙,先在手上行,腰中绕三圈,腿上扎大营”。但成年人头面部和掌跖部不易受累,而婴幼儿任何部位均可受累,尤其是阴部及腋下。
从古至今,疥疮的中医治疗都是以中药硫黄为主。硫黄是一种矿物药物。硫黄具有补火壮阳,温脾通便,杀虫止痒的功效。李时珍云:“硫黄秉纯阳火石之精气而结成,性质通流,色赋中黄,故名硫黄”。治疗疥疮,目前临床上常用5%~20%的硫黄软膏,小儿用5%~10%浓度,成人用10%~15%浓度,若患病时间长,可用20%浓度,但浓度不宜过高,否则易产生接触性皮炎。用温肥皂水洗涤全身后,再搽药,一般先搽好发部位,再搽全身,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3天,第4天洗澡,换洗衣、被、床单,此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停药后观察1周左右,如无新的皮损出现,即为痊愈。
对于硫黄,中药十九畏歌中有“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的说法,所以,用硫黄期间不要用朴硝。
本病目前以预防为主,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疥疮患者衣服、被褥均需煮沸消毒或在阳光下充分暴晒,以杀灭疥虫及虫卵。要彻底消灭传染源,在家庭或集体宿舍里发现患者应予分居,并积极治疗。接触病人后应用肥皂水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