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折肱为良医

三折肱为良医

古时候从事医药的人,大多数品性纯正,德行高尚。他们学习医学,目的就是治病救人,目的明确而少功利。所以,在对待病人方面,他们总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不像现在的有些医生,只看重功利,沽名钓誉,而不顾其他;只看重治病人的数量,而不求质量。

那时候的医生,在家开店坐诊的很少,一般祖传下来的名医才有资格开医馆,他们也有足够的资金开馆坐诊。更多的中医则是背着药笼,走街串户行医。他们给人看完病后,便在随身带着的药笼中伸手取药。有时候是药物君臣未配,有的时候是取药轻重失宜,要不取多了,要不取少了。于是,医生便取而复置,置而复取,非常慎重。这取而复置、置而复取的动作,就需要数次弯曲手臂来完成,古人称其为折肱。所以“三折肱”是形容医生谨慎小心,对医术精益求精的。

因此,《左传》里说“三折肱知为良医也”,意思是说,看医生这样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就知道他是信得过的好医生。后来,人们就以“折肱”代表良医,并不是说手臂经常断了的人就是良医那种久病成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