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施黄土救太子 钱乙喜升太医丞
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生,著有《小儿药证直决》,一生旨在使“幼者无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人们尊称他为“儿科之圣”。
《钱仲阳传》记载: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钱乙前往京城开封行医,声名鹊起。时值长公主患病,召钱乙就诊,由于钱乙诊病非常准确,治好了长公主的病,皇帝授予他“翰林医士”称号。
一天,神宗皇帝的太子突然生病,请了不少名医诊治,但是毫无起色,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发展到抽搐。神宗见状十分着急。这时,长公主向神宗皇帝推荐钱乙来诊病,于是,钱乙被召进宫内。神宗见钱乙身材瘦小,貌不出众,有些小看他,但是既然召来,只好让他为太子诊病。钱乙从容不迫地诊视了一番后,要过纸笔,写了一帖“黄土汤”的药方。心存疑虑的神宗皇帝接过药方一看,见上面有一味药竟是黄土,不禁勃然大怒:“你真放肆,难道黄土也能入药吗?”钱乙胸有成竹地回答:“据我诊断,皇太子仪国公的病在肾,肾属北方之水,按中医五行原理,土能克水,以土制水,水平风息,所以此症当数用黄土。”宋神宗见钱乙说得头头是道,心中的疑虑已去几分。正好这时皇太子又开始抽搐,皇后在一旁催促道:“钱乙在京城诊病颇有名气,他的诊断很准确,皇上勿虑。”于是,皇帝命人从炉灶中取下一块焙烧过很久的黄土,用布包上放入药中一起煎汁。皇太子仪国公服下一剂后,抽搐症很快止住。服用“黄土汤”数剂后,疾病奇迹般痊愈了。
这时,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钱乙的医术。由于钱乙医术精湛,待人谦和,神宗皇帝提升他为太医丞,并赐紫农金鱼。
小儿药证直决图
按:黄土,即灶心土,为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又名伏龙肝。
辛,微温。归脾、胃经。温经止血:主治脾气虚寒,摄血无力所致吐血、便血、崩漏下血等证,每配伍行气温阳摄血药。温中止呕:主治中焦虚寒呕吐、妊娠呕吐。温脾涩肠止泻:用于脾虚久泻。用法用量:15~30克,布包先煎;或用60~120克,煎汤代水。
现代研究发现,灶心土主要含硅酸、氧化铅、痒化铁,此外,尚含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等。本品有缩短凝血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及增加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等作用,能减轻洋地黄酊引起的呕吐,有止呕作用。
黄土汤的成分为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心黄土(半斤),用以温阳健脾,养血止血。因实热出血者,不可服用;有外邪者,不宜使用。